第02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文化建设第一站 大宁公园迎来铃铛展

展览现场

日前,大宁公园邀请上海市收藏协会顾问、中国铃铛收藏界代表叶坚华先生为公园文化建设第一站“剪彩”。同时,“美资雅韵赏铃铛”叶坚华个人铃铛藏品展将在公园民俗文化馆(位于公园罗马广场凯旋门)举行,通过576件珍贵铃铛藏品的展示,带领大家对话历史、对话艺术,进一步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

“铃”,形体似钟的响器,腔内有舌,摇之发声;“铛”,撞击金属等器物的声音;把“铃”及其发出的声音“铛”连在一起,称之为铃铛。既有视觉造型之美,又有听觉悦耳之乐,娇小玲珑的铃铛融合了历史之韵和文化之美,演奏着古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颂歌。

我国铃铛产生的历史,几乎可以涵盖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新石器时代到龙山文化到商周,从黄河中下游到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从《诗·周颂》到《周礼·春官》到《汉典》,从百姓家到皇家,从道教到佛教,从军旅、祭祀之用到乐器、祈福之用,从葫芦型喇叭型到扁圆型冠帽型,从铜铃陶铃铁铃锡铃到木铃泥铃玻璃铃到竹铃草铃水晶铃,铃铛经历了无数演变。

此次展览的展品由上海市收藏协会顾问、中国铃铛收藏界代表叶坚华先生提供,他是中国铃铛收藏界的代表性人物,填补了中国铃铛收藏领域的空白。近30年来,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收藏古今中外的铃铛情有独钟。尤其是了解到国外铃铛收藏人员众多、历史悠久,而且日趋升温,国内铃铛收藏还是空白时,他感到有责任传播和扩大铃铛收藏这一门类,弘扬中国千年的铃铛文化。

叶先生认为铃铛蕴藏着造型学、美术学、音响学、文字学、冶炼学等,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在铃铛的收藏过程中,他从兴趣爱好者发展成为收藏家,又从收藏家逐渐成为铃铛文化的传播者,使铃铛文化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展览希望通过铃铛文化的展示,帮助大家更好地对话历史、对话艺术,进一步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未来,大宁公园将继续举办多元文化活动、打造特色主题展览,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期待。

(大宁公园)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