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为老人量身定制健康指导“适老性体测”进社区

沈阿婆在检测骨密度
施阿婆在看报告

“这段时间,起夜有点多,睡也睡不好。”最近,施阿婆有了烦心事,她准备去医院看看,结果得知这几天家门口的“乐活空间”正在为老年居民开展“适老性体测”,阿婆决定先去“乐活空间”一探究竟。

让她大为欣喜的是,现场不仅有睡眠质量检测、骨密度检查、认知度测试等内容,更能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给出一套针对性的“健康方案”。

记者从街道了解到,4月份以来,由街道与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团队、尚体乐活联合打造的,专为社区55周岁以上长者量身定制的多场“适老性体测”,在辖区内7个“乐活空间”开展,为老年居民健康提供专业指导。接下来,街道还将根据老人的需求,开展更加多样化、针对性的服务。

“适老性体测”项目让人倍感安心

位于共和新路2299号的乐活空间延长路站点人气十足,陆续有老人前来进行“适老性体测”。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老年居民依次来到“智能一体机”前,根据智能语音提示,从身高、体重,到身体的反应度、柔韧性、平衡性等方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检查。

十多分钟后,智能机就出具了一份“体测报告”,反映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正在进行骨密度检查的沈阿婆年过七旬,在她看来,专业、实用的为老服务项目,让她感到非常温馨。沈阿婆开心地说:“以前骨密度检查只能在医院检查到,这次在家门口就能检查,真的很为我们老人考虑。”和许多参与体测的老年居民一样,沈阿婆对于骨密度指标非常在意:“年纪大了,钙质容易流失,加之之前髌骨骨折过,所以我对于这方面身体指标格外留心。之前检查要专门跑到医院,现在这里脱了鞋子直接就能检查,很方便。”

75岁的高老伯在体测后,发现身体各项指标表现不错,拿着身体状况分析报告高老伯非常高兴:“公益、免费给我们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服务保障都很到位。用你们年轻的人话来说,这里充满了‘正能量’,让我们老人也更加心安。”

测评专业指导给出不同建议

“爷叔,这个测试难不倒您,别着急,慢慢来就行。”工作人员耐心地在现场引导。记者注意到,在“适老性体测”的现场,还有老年居民端着水杯,边快步走、边算算术。

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测试可以反映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考验他们的认知和反应力。

据本次“适老性体测”项目负责人、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训练教育学在读博士姜桂萍介绍,很多潜在的慢性病,因为没有尽早发现而被忽视,以骨质疏松为例,这项老年人群中的常见慢病很少引起重视。姜桂萍说:“许多市民不提前干预,没有针对性的锻炼,等骨质疏松的症状出现后才开始着急。”姜桂萍表示,开展这项体质检测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帮助老年人尽早调整身体机能。

姜桂萍认为不少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以通过运动方式来进行调节。她说:“我们会根据体测结果,对老年人各项体质分级,并给出不同建议,如果发现老人某方面疾病已达到要去医院的程度,会建议他尽早治疗;如果还在早期和预防阶段,我们会通过给出运动指导的方式,帮助他适当干预和调理。”

据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王亚静介绍,早在2016年,街道在全市首创了“乐活空间”——老年体医融合中心,旨在帮助老人预防减缓慢性疾病发生、恶化,以提高生活行为能力。几年下来,参与的老年人大部分形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和情绪心态均有所改善。

目前,整个街道均衡化布点7处,打造15分钟社区老年健身圈,满足1公里范围内55岁到80岁中老年人的运动健身需求,目前登记常年参与的老人有近千人。

王亚静介绍,此次开展“适老性体测”,就是希望在满足老人运动健身需求的基础上,为老人提供更多的健康指导,特别是动态化的、有针对性的“度身定制”的运动健康指导。他表示:“医疗运动专家依据健康指标会开具运动处方,并通过数据对比,掌握老人健身前后身体状态变化,有助于老人阶段性调整健康管理的方案。”

据悉,街道方面将进一步依托智能化手段,借助“适老性体测”和日常运动健康管理等方式,打通数据管理,实现辖区更多老年人智能健康运动档案管理,让为老服务举措惠及更多居民。

(活力大宁)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