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新闻办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争相打卡。除了世纪馆、复兴馆等热门场馆,花博园里还有十座“世界级”的花园——国际设计师园也是绝佳打卡地。其中,七座花园位于花博北园,三座位于南园。它们分别出自十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之手,每座花园面积为200平方米,在这一方方小小的花园里,究竟蕴含着哪些景观设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镜·花园 镜·花园位于北园。花园的设计师杨晋。花园的名字与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作品《镜花缘》同音,从名字便可感受到其中的诗意。步入花园,地涌金莲、报春、勺兰等高山植物花卉点缀其中,从底部微微喷出的雾气弥散开来,让人感觉仿佛是闯入了云山雾绕的蓬莱仙境一般。 园内矗立的几面明晃晃的镜子,将参观的游人与珍奇的花草通过镜面融为一体,给人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趣景,更是为游客增添了几分游园的情调。 杨晋在设计花园之初,觉得200平方米的面积对于室外花园来说较小,为了让空间看起来大些,他在花园的边缘和内部恰当的地方设立了这些镜子,通过镜子的映射让花园、天空和人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多彩奇特梦幻的效果。 灰粉色花园 灰粉色花园位于北园,由美国设计师Carrie Preston设计。这位美国设计师在荷兰生活了22年,高纬度以及填海低地的地理环境让灰蒙蒙的阴天成为了生活的常客,她便将灰色作为了花园的主色调之一。 设计时,Carrie Preston仿佛成为了一位画家,当她发现灰色的单调不能满足花园的美感,便又在调色盘中加入了粉色,当厚重的灰色与浪漫的粉色相融合,灰粉色花园就此诞生。 花园的前部分主要以植物为主,灰白而修长的墨西哥羽毛草搭配淡粉的山桃草、百日草开门见山地营造出灰粉色系的丰富花境,微风吹拂,花草舞动,充满女性柔美视觉的设计感跃然眼前。温室两侧盛开的醉蝶花迎风飞舞,映衬着这座恬静、自然的现代农舍花园。 岩石之上 岩石之上位于北园,花园的设计师Inch Lim(林映宗)来自马来西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楼之上有仙人是李太白的浪漫,岩石之上有什么?设计师用他精巧的构思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玉宇琼楼、天上人间,自古以来,人们便对高处充满着无数的幻想。 花园的底部,是由钢结构围成的水池,流水潺潺、芳草萋萋,岩石便耸立在水系之上。岩石凹凸不平的表面体现出设计师注重自然的原则,岩石的两侧,翠绿的植物“攀岩而上”,与顶部栽种的榉树遥相呼应,呈现出垂直的美感。 阿姆斯特丹狂想曲 阿姆斯特丹狂想曲,位于北园。设计者是Alistair W Baldwin(英国)。花园如它的名字一般,蕴含着这位英国设计者的浪漫想象。 花园中大部分的实景都被设计者赋以了特殊的意象,强烈的线性水景代表阿姆斯特丹运河,也同步致敬了中国的江南水乡,以优美金属外缘装置体现荷兰建筑的特色轮廓,直线延伸的水面道路,代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的运河,座位空间和喷泉则代表着阿姆斯特丹城市广场和花园。 花园以橙色渐变为红色的木屏风,搭配茂盛叶子的植物,展现出微观而浓烈的荷兰风情。红色和橙色作为花园的主色调,分别代表着中国与荷兰,这座庆祝中国和荷兰的友好关系而造的花园,也通过这两种暖色调令人感到格外的热情而有温度。 平衡 平衡位于北园。自然与人文可以达成某方面的平衡点。而花园,就是平衡的见证与表现。由南非设计师Leon Kluge(南非)设计 走进花园,一种来自非洲奔腾、原始和热烈的生命力便映入眼帘,10个具有冲击力的土墙与1个流线型的藤编构架组成了花园的空间构架。 自然的材料创造人类的休憩空间,深入花园宛如在自然的怀抱。竹子、草花花甸为主的植物配置带来一种宛若非洲原野的温和流动力量,自然和野趣并存。 彩虹庭 彩虹庭位于北园。顾名思义,花园用了7种颜色的植物来呈现彩虹的色彩空间。由日本知名设计师杉井志织(Shiori Sugii)设计。 走进花园,你的第一感觉一定是亲切、温馨。彩虹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用石板铺成的小路、清新而不落俗套的小屋,让整座花园看上去就像一位小家碧玉的邻家女孩,虽没有浓妆的涂抹和华贵的装饰,依旧令人心潮澎湃、爱不释手。花园清新典雅的布局,营造出一个让心灵随时可以贴近自然的治愈空间。 荷兰酷 荷兰酷位于北园。由Anemone Beck Koh(荷兰)设计。荷兰酷外观是一个巨大的竹子结构的造型,通透的竹材质,使人走入其中时瞬间就感受到自然的风,体会到舒适与凉爽。 伴随着习习的凉风,水面微波荡漾,水生植物轻轻浮动,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美感。 荷兰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国家,国土三分之一的面积都在海平面以下,设计者将整个花园建设在水系之上正是为了展现荷兰的水土风貌,同时也表达着自己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的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竹材质的应用,将崇明与荷兰联系起来。园内还运用了一些崇明本地的乡土植物,这些乡土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要求,形成自然的景观效果,构成更加生态的景观系统。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位于南园。与其他花园不同的是,除了外表的瑰丽,设计师还用《聊斋志异》中点石成金的故事为引子,向我们讲述了上海这座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奋斗故事。 俯瞰花园之上,便可以发现花园与历史地图、神话故事之间微妙的相似之处,历史文化的厚重、神话故事的诡谲、花园设计的美感,三者在此融为了一体,一段城市复兴的故事便开始娓娓道来…… 设计者通过花园中各种元素的细微变化,以及多种赋予了特殊含义的景观意象,表现出上海从传统农业城市过渡到国际大都市的变迁故事。 我们的时代 澳大利亚设计师Phillip Withers喜欢顺应自然的花园设计,更重要在于——表达花园背后的故事。 我们的时代位于南园,设计师在花园中强调了人们与自然的融合而非对抗。最终设计师就以上海的地貌演变为基底,以上海原生植物和汇集的石头为基础,辅以贯穿的流水,创造出接近崇明原生态的花园环境。 幻化 幻化位于南园。幻化的建筑构架出自凤凰涅槃的写意化形象。凤凰浴火而涅槃,红色自然成为了花园的主色调。新西兰设计师Xanthe White喜欢将空间交给自然去接管。 设计者匠心独运,用红砖作为花园的主体构架材料。凤凰浴火重生,而砖石由火锻造而成。 经历了炉火的“烤”验烧制而成的红砖,在这座名为幻化的花园中再次成为了代表火的意象,贴切而精妙。 (上海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