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周到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私字头的文保建筑“病危”何处求诊?浦东率先开了“出资药方”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建筑里,你可以实现与岁月的对话。在上海,有着无数时期积淀下来的形态各异的优秀建筑。而提起浦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亲子欢乐的迪士尼国际度假区,各种先行先试的自贸区或者科创中心……

不过与此同时,浦东也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老地名,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范围广。浦东新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文物保护点372处,共计435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列全市第二。而其中,不少是私人产权的文保建筑。一旦这样的文保建筑进入“病危”状态,如果产权人不主动进行抢修,职能部门是无法对其进行“干预”的。

而随着5月15日浦东新区文物保护会议的召开,这一局面将得到改变,根据《关于加强浦东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浦东将完善文物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健全文物安全责任体系。

作为浦东新区的房管集团,浦发集团目前管理的房屋中有63处被列为新区不可移动文物。浦东集团的相关负责人提到,这些房屋主要分布在川沙、新场、高桥等8个街镇,由于这些房屋建成时间较早,房屋老化情况严重,简单的维护难以完全消除安全隐患,也不利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所以需要进行整体修缮。

“但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修缮需要以尊重历史、还原建筑风貌为原则,开展保护性的专业化修缮工程,这就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需要文物保护专业技术的支撑,二是需要相应的出资渠道。”上述负责人表示。

比如,以惠南镇顾家宅为例,这是一处建筑面积约2739.4平方米的清代老宅,研究整体修缮方案后发现,制定的初步方案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修缮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如屋面瓦片材料、木材雕花工艺等均与一般房屋不同。同时修缮所需资金庞大,物业公司自身难以承担所有修缮费用,而公房管理的专项资金也只能按照公房修缮标准使用。“此次文件出台,则明确解决了出资渠道的问题,也为修缮工作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浦东新区文体旅游局局长黄玮表示,浦东新区现有435处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范围大、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监管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出台的《意见》明确了关于新增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的标准和流程,同时,开展浦东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一点一册”的编制工作,对全区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分类梳理核计。

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宋飞波则向周到君表示,43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私人产权的文保建筑可能200处左右,算上混合产权的,大概在总体量的三分之二。和以往相比,此次《意见》明确按照文物受损程度、风险等级情况,建立修缮工程资金补助机制,将文物保护修缮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对产权在各级政府、企业、宗教场所、部队、个人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加固抢修经费。目的是充分调动各个管理主体的积极性,解决威胁文物本体安全的因素。“确保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留失、不破坏,将文物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存好、传承好。”

(周到上海)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