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这些我们熟悉的地方,隐藏着一个上海解放的主战场

70年前的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记忆重回1949年,一场围绕大上海的决战在1949年的四五月间展开。70年前,一场围绕着上海重生的攻坚战正悄然拉开序幕,这场历时16天的战役:上海战役,打得悲壮而激烈。而浦东,就曾是这场战役的另一个主战场……

70年前浦东是上海战役的一个主战场,解放军钳形攻势的“右钳”——三野第九兵团20军、30军和31军在浦东的川沙、高桥等地与国民党守军37军、51军和12军进行了16天的激烈对战。位于浦东的这些曾经的战场,曾经见证了多少的硝烟四起,多少的壮怀激烈!

高桥古镇

高桥镇的“仰贤堂”,不仅是座漂亮的中西合璧的临水建筑,它与高桥战役还有一段渊源。

1949年5月25日晚7时,解放军30军和31军兵分两路从东、西两街对高桥镇发起总攻。仰贤堂旁的东街典当桥和西街胡家桥是进镇的必经之路,国共两军在此发生激烈的交锋,仰贤堂因楼层较高一度被国民党守军作为抵抗据点。解放军经过逐街逐屋的战斗,至26日清晨解放了高桥全镇。

国民党军在溃退时曾纵火焚烧店铺和民宅,东街典当桥口一片火海,所幸仰贤堂结构坚固而屹立不倒,只是其外墙上至今清晰地留有3个弹孔,自上而下呈等间距排列。

近年,当地政府对仰贤堂做了一番“修旧如旧”的手术,将其作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免费对外开放,那几个弹孔作为当年激战的见证也被特意保留了下来。

高桥烈士陵园

解放军在浦东战场有记载的伤亡共计10076名,其中伤8126名,阵亡1950名,其中在高桥牺牲1500余名。目前安葬在高桥、川沙两烈士陵园的共有烈士1709名。

高桥烈士陵园位于高桥镇欧高路钟家弄78号。广场中央高耸着一座巍峨挺拔的纪念塔,塔上几个鎏金大字“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这是1956年3月26日参加陵园落成典礼大会的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的题词。

纪念碑后,安葬着1366名烈士的遗骨(另有1949年8月遭敌机轰炸牺牲的烈士和以后陆续迁来的烈士数名)。烈士当中年纪最轻的牺牲时才16岁,他们的家乡远离上海,但他们的身躯已经与这片土地紧紧地融为了一体。

川沙烈士陵园

川沙烈士陵园位于川沙镇华夏东路2629号,安葬着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和解放后在保卫祖国、抗洪抢险斗争中光荣殉职的378位烈士,其中以上海战役牺牲烈士为最,多达343位。

川沙以东的白龙港则是浦东最便捷的入海口。1949年5月13日下午,解放军第30军军长谢振华率军指挥所和第一梯队第88、89师,从浙江平湖出发,长途奔袭浦东。

正值梅雨季节,大雨就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淋得他们的背包越来越沉。雨后的道路在经过兵车的碾压和无数行军队伍的踩踏后,更是泥泞难行。

军长谢振华干脆弃马步行,与战士们一样不舍昼夜风雨兼程。一路上他们边走边打,经金山、夺奉贤、取南汇,终于在15日17时走完了200多华里的路程,逼近了川沙以南的江家路镇。

未及休息,他们趁夜直扑川沙。打到17日拂晓,全歼了国民党守军第51军和暂编第8师,俘敌近8000人,截断了国民党军在白龙港的海上逃路,也及时粉碎了国民党计划在5月18日海潮来时炸毁奉贤拓林地段海堤、水淹浦东南部的阴谋,取得了上海外围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

(浦东发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