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彩虹桥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秤·排队

文 张高炜(格致中学)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些微变化,似乎最能窥斑见豹地呈现一些风貌。在我家,珍藏着两杆秤:一杆裹满包浆、油光溜滑、酷似文物的红木老式秤;一杆新式的电子健康秤。红木老式秤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中专门用来秤面粉的。那时,配有一定面粉比例的口粮是定量供应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标准。

如今新式的电子健康秤,是孩子“健康投资”用来专门给家人监测体重的。我的体重原先偏轻,是属于“瘦肉型”的,因此导致肾脏下垂。为了催“膘”,托起肾脏,我有意地多吃肥肉。孩子见了,提醒我“管住嘴,迈开腿”,要求我定期称体重,一旦超标,便立马“黄牌警告”,并且教我如何减肥。电子健康秤,名副其实地成了全家人健康的“监护神”。

从“公平秤”到“健康秤”,从“争吃”到“节食”,不仅反映了今昔百姓物质生活的两重天,更体现出人民健康理念的深刻变化。

说起排队,那曾是物质匮乏、计划供应年代特有的一道风景。尽管凭票购物,但依然要去得早,晚的话,不是卖完,便只有没人要的“落脚货”。譬如,为一闻梦寐以求久违的带鱼香味,为了凭鱼票买到像样一点的新鲜带鱼,白天上班没空排队的大人发话,便要求那是的三五小朋友,起早摸黑,半夜三更一道到小菜场老老实实地集体排队。大家互相照顾,自告奋勇地用粉笔在每个排队人外衣臂膀上编号;累了轮流打瞌睡。

类似上述为了区区几条小猫鱼而排通宵的一幕,尔后再也不曾有过。然而,“另类”的“排队”却令我乐此不疲、怀念有加。

恢复高考的春风,令上海图书馆似乎一夜间忽然成了嗷嗷待哺、求知若渴的知识青年“充电”圣地的首选。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为了抢得一席不受打扰的最佳座位,没有父母的威逼,我心甘情愿、数月如一日地坚持步行到上图排队等开门,查资料,做笔记,补基础,攻难关。蜿蜒数百米的一字长蛇阵,令我热血沸腾,踌躇满志。在这里,没有纠察,没有“插兄”,没有喧哗。我利用排队等开馆的间隙,来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识的青年朋友,无拘无束地交流着各自的学习心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变不胜枚举,而“秤”的不同“妙用”,以及从孩童时代只求一饱口福的菜场排队,到青年图书馆渴求精神食粮,为中华崛起而自觉努力“充电”的排队,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