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2018年度长宁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8年度长宁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小小联合国”里议事厅 议出社区治理大文章

为了引导中外居民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社区协商共治,2014年5月起,在荣华居民区的牵头倡议下,一支国际议事团在古北地区成立,古北市民议事厅平台也就此搭建。

四年以来,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着许许多多的议事员,推进解决了多个社区治理难题,并针对文明养宠、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形成了居民自治公约,议事团也从最初的10余人拓展到现在的61人。

议事团中的王爱莲老师身兼不坐班居委会主任和小区业委会副主任等数项职务,牵头本土议事员和洋议事员,在议事厅里形成了《文明养宠公约》、《停车管理公约》、《垃圾分类公约》,解决了多个涉外问题。作为核心议事团队的洋代表,瑞卡多(西班牙籍)联合社区外籍热心人士,通过议事厅拓展了“洋啄木鸟”外籍志愿者团队的服务项目,与诺扬罗拿(土耳其籍)等洋议事员一同发起了“进博外语通”志愿行动,参与共建国际社区美好家园。议事员陈磊是在2018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涌现的优秀代表,通过市民议事厅平台“议”出的火花,倡议所在的小区率先带头试行楼层撤桶,探索高档商品房小区两定投放新模式,同时也通过议事厅将实践成功的经验向别的小区传授。

在古北社区这个“小小联合国”里,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人们坐到了一起,他们有着同一个身份——古北国际议事团,他们共同为着建设更美好、更和谐的国际社区而努力,实践“开放、包容、多元”的社区民主理念。

2018年度虹桥街道社会主义十佳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务中心(集体)虹桥有个“金色的公益小屋”

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务中心于2018年9月成功荣获上海市长宁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AAA等级。喜事助老中心共有500多名志愿者,17支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近百场活动。服务中心多年来坚持做好助老服务专线接听,年均接听有关居家养老咨询和服务的电话约180多人次,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公益课堂”和“青少年社会实践课堂”。

周赤(个人)不忘初心,做城市花园的守护者

周赤居住于虹桥城市花园小区,曾担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上海航空公司董事长,现担任虹桥城市花园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周老师退休后一直热心于社区里的各项公益事业,发现小区里不良现象都及时劝阻并教育,遇到需要帮助的居民他总能伸出援手。周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了小区的安定团结,用真心赢得人心,在他的心里始终怀着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信念。

陈丽敏(个人)

针进针出,银针点点祛顽疾手起手落,一片赤诚在社区

陈丽敏是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社区好中医、长宁区社区好中医、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年中医药专业委员会青年分专委委员。通过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她研制出“带帽艾灸盒”,获得了区医务工会“五小”创新奖。除了常见病的诊疗以外,陈医生还通过临床总结,独创了“特定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该项目入选了上海市针灸特色项目。

蒋国华(个人)

“高干”志愿者

上海人蒋国华大学毕业后,献身外地国企,后调任省政府机关要职,退休回沪。作为一名社区活动室值班管理员,多年来坚持为居民服务。值班时,有老人扭伤他协助就医;下水道盖板损坏,他临时动手修理,并督促责任方更换;居委会志愿者外出参观,他照顾同龄老年志愿者,为居委会分忧。在各项政策需要落实时,他总能发挥“领头羊”作用,做好群众工作。

张荣根(个人)

老当益壮,做社区的一颗螺丝钉

张荣根是安东居民区的居民,社区哪里有需要,就一定看得到他的身影。作为楼组长,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他主动做好楼内居民宣传、发动、告知的工作;楼道内发现黑广告、乱堆物等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处理。他也担任小区的志愿者垃圾箱房平安志愿者、小蜜蜂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关工委志愿者。作为一名古稀老人,他以我所能,发挥“螺丝钉”精神为社区默默奉献。

陈玲萍(个人)

点亮“星星的孩子”的天空

陈玲萍同志作为上海蓝色港湾自闭症青少年发展中心的创始人,致力于自闭症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帮助与扶持工作。她运用专业知识,带领机构其他老师研究开发适合自闭症青少年干预的多类别、多方面的针对性课程。她还积极宣传自闭症的相关知识,让更多人群认识自闭症,了解自闭症,关爱自闭症人群,并让自闭症学员参与机构的工作,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上海市工人疗养院体检中心放射组(集体)敬业是人生,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上海市工人疗养院体检中心放射组共有医务人员8名,是一支敬业奉献、友爱互助的团队。在班组长带领下班组长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班组的资深医师认真负责,言传身教;班组的青年医师更是虚心好学,勇挑重担。在日常工作任务异常繁重,面对大量的需求的情况下,他们自我加压,大幅提升工作能级。

刘宇(个人)会讲故事的墙壁

在长虹居民区进行试点的“品质虹桥——生活美学社区”项目中,马克沪众创空间的刘宇带领团队走进长虹小区。小区内有一处日军占领上海时的碉堡,碉堡旁的凯旋路曾经有一条铁路,日军建造碉堡就是企图控制这条交通运输线。刘宇团队在碉堡旁边的墙上运用3D图像设计手法,画了堵破残的墙,墙外一列火车开过,和碉堡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创意深化了“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主题。

徐华仁(个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为小区99号楼的楼组长,他始终用他的实际行动关爱着楼道的每一位居民。无论是陪护独居老人看病,还是为居民换一个螺丝帽,他都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爱心无私奉献。他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行列中,坚持在垃圾箱房旁值班站岗,同时协助居委会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教育、引导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带动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共创美好家园。

张先锋(个人)

以工匠精神服务社区

张先锋是何家角居民区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2002年,他退休到社区后,在党总支领导下,用自己手工绘画才艺,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宣传。他在社区睦邻点、先锋楼创建过程中,制作工艺剪纸、绘画图案,用满腔的热情展示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图画,进一步推动具有何家角文化特色的文明社区和文明楼道,提升居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居民自豪感、舒适感和幸福感。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