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于6月16日在上海举行。作为此次特别对话会的活动之一,6月17日上午,与会的多位外国嘉宾一同参观了位于虹桥街道的古北市民中心,其中还包括了4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区委书记王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张伟陪同参观。
古北市民中心3个楼层面积共2500平方米,有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交流和社区共治四大功能,堪称“市民之家”。聚焦海内外人士“入境、工作、生活、融入”等全方位需求的虹桥海外人才荟服务区,引起了外宾们的广泛注意。
莫桑比克驻华大使古斯塔瓦(M aria Gustava)现场就“外国人办理居住证”一事询问了工作人员,立刻就收到了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申请流程等办事指南,高效便捷。
海外人才荟服务区打造“家门口”最便利的涉外办事综合窗口,外籍人士关心的“安家就业一件事”,在家门口就能办成。截至目前,已经办理许可类证件200余人、其他业务9000余人次,并为2万余外籍人士提供涉外税务、法律、出入境等咨询服务。
美好生活服务站内的国学教室,为中外居民提供“华夏云”系列课程,包括“琴棋书画”等学习和体验。现场进行的书法交流中,不少外国使节都模仿写下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智利驻华大使施密特(Luis Schm idt)在了解“天下大同”的意思后表示:“这是美好的向往,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古北市民中心3楼设有社区为老助餐点,附近的中外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健康营养的餐食,省心又方便。看着菜单,智利驻华大使施密特点了一份酱爆鸡肉,品尝后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Fantastic”!
塞拉利昂共和国驻华大使恩多马希纳(Ernest M baim ba Ndom ahina)在参观助餐点时,表示社区服务很暖心,非洲能够从中国的做法中学到很多。作为驻华大使,希望能够为此贡献一份力量,当场扫码支付了360元,为社区老人捐助了20份餐食。
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展厅,得知5年多来,共有55部法律草案在虹桥征询意见,上报的1001条建议中有72条被全国性的法律采纳,外宾们纷纷感叹“中国民意表达渠道越来越畅通”。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会议室,立法信息员们正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培训,以便在社区中更好地普法。除了参与立法工作,垃圾分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营商服务……这些居民十分关心的民生实事,居民也都可以表达意见,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去,“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古北市民中心所在的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是全国首个涉外居民区,42个住宅小区内居住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户3.3万名外籍人士,大家称这里为“小小联合国”。
虽然是国际社区,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却在这里广受欢迎。古北市民中心二楼整层就是一个昆曲研习中心。当天,古北社区居民、中国第一位职业昆曲推广人赵津羽就向驻华大使们讲述了中国的昆曲《牡丹亭》。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夫人贝莱斯(Luz Gabriela Velez)还和兴致高昂的智利驻华大使施密特(Lu is Schm id t)演绎了一番。两人身穿传统昆曲服饰亮相时,外宾们纷纷被惊艳到了。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地方专题活动旨在向外国政党深入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地方党委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举行,向与会外宾展现百年来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同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