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志强 “虹桥商务区对比几年前真的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此次进博会综合整治效果凸显。”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名誉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郑时龄感慨道。日本设计株式会社著名建筑设计师富永直树则表示:“我以外国人的身份走在商务区内,看见路边设立的双语标识和户外公益广告,我感觉到上海、虹桥商务区在欢迎我。”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虹桥商务区举办,这里既是主办地,又是参展客商和宾客进出上海的必经地。虹桥商务区全力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一批配套保障工程在盛会召开前夕集中竣工,完成了道路交通、桥隧涂装、河道水系等9个方面300余项整治提升任务,狠抓最后阶段的整治提升冲刺,督促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把最美商务区呈现给各国来宾和八方来客。 外联内优全面升级,打造“最便捷”商务区 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道路平整通达,花木清新蓬勃,河道清爽有景,正能量标语令人振奋。“四叶草”生机勃勃,蓄势待发。新建S26公路入城段高架道路正式通车;新建苏虹路、锡虹路跨小涞港桥,作为国家会展中心配套5号停车场西侧主要出入通道,同时,落实国展中心配套停车场共14处;国展中心周边主要干道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已全面完善……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商务区内行车的舒适度。 9月29日,连接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与国家会展中心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以及紧邻二层步廊、能停放300辆大巴或2000辆小汽车的5号停车场项目基建部分双双竣工,进一步完善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基础设施环境。二层步廊是进口博览会重要配套项目,东延伸段总长504米,通过该步廊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步行至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只需10多分钟,极大便利参展人员往来;同时,它也将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与辐射力强大的虹桥商务区之间的永久桥梁纽带,可实现客流双向流动。10万平方米的5号停车场10月中旬交付使用,共分为P5、P6、P7和P8四块,是进口博览会期间的主要停车区域,可根据具体需求机动调整大客车和小轿车车位及停放。 国庆前夕,与进口博览会配套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围12项15条道路建设全部完工。其中,S26公路高架、青浦区汇龙路、蟠龙路、蟠龙路桥及接坡等路段已通车,通行效率更高;天山西路、诸光路地道便道、诸光路二期便道、金丰路、徐民路、龙联路、蟠和路,闵行区苏虹路桥、锡虹路桥等具备通车条件。道路建设升级不仅能应对展会期间的大客流,还将永久性化解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及周边对外衔接不足、骨架道路网尚未成型、支小道路规模不足、步行衔接不畅等路网“短板”。以最后完工的诸光路便道为例,它将承担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专用客运通道功能,直接缓解进口博览会期间交通、人员疏散压力。 “为迎接进博会的到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完善、优化了商务区核心区及国展中心人行引导标识,并新建室内导航系统,方便第一次来到商务区的行人。同时,联合企业,利用地下资源,用‘疏’的方式,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这个‘老大难’问题。同时,新建国展中心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将国家会展中心、商务区和虹桥枢纽连为一体,步行25分钟即可从虹桥枢纽到国展中心;新型城域物联网已基本建成;一大批新款别致的城市街具方便行人和游客。”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整治提升细处入手,商务区处处是风景 进口博览会筹备过程中,虹桥商务区牵头各单位合力优化城市绿化、河道、窗口服务等软环境。从二层步廊一路走来,商务区的全新面貌也逐步展开。街头公共绿地“升级版”,形成一路一景;人类命运共同体、虹桥之舞等门户雕塑已成为景观提升的点睛之笔,立体绿雕,增设花带,生态围墙、工地绿化等相继完成,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等屋顶草坪式、组合式、花园式绿化标准和效果进一步提升。 以“七彩聚虹、梦想筑桥”为主题,商务区着重对“一区一路一廊一河”精心打造,新建商务区核心区、嘉闵高架、国展中心周边主要干道以及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等景观灯光,调整了周边商务楼的天际线,河岸两边绿化带里布设灯光,和国展中心的灯光遥相呼应。作为国展中心周边重点道路——商务区范围内嘉闵、崧泽、北翟等“一纵两横”高架,以及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虹渝、虹翟、建虹等道路,管委会对其开展集中整治,加强对公交站点、地铁出入口的清洁。 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也是提升商务区整体环境的重要一环。小涞港、北横泾、外环西河等30余条,近50公里河道已完成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面积35万平方米。并采取了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纳管等技术,使河道水质达到4-5类水标准、能见度达到1.5米。同时在河岸景观上通过补种绿化、增设户外小品、新建步道等,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景观。 “清面子也要净里子”,黑压压的架空线如同“蜘蛛网”缠绕在城市上空,道路沿线路灯杆等杆件林立,不仅不美观,且不能高效利用城市有限的地面和空间资源,还会导致各类安全隐患。从今年年初,管委会便大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会同相关四区研究制定商务区内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方案。据悉,商务区内架空线入地工程共23条道路,共计44.13公里;合杆整治工作共31条道路,共计31.81公里。“向非机动车乱停说不”也是商务区探索非机动车规范有序停放的方式、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之一。作为乱停乱放的重灾区——申长路绍虹路,因集聚了虹桥天地与龙湖天街两大购物中心,非机动车的乱停放可谓是顽疾。管委会牵头与核心区相关企业磋商,督促推进整治实施。 细致规划周密部署,化解停车难确保出行顺畅 10月1日,虹桥枢纽到发旅客145.06万人次,刷新虹桥枢纽运行以来单日客流最高记录。为更好地服务进博会,虹桥枢纽各单位着力加强窗口服务岗位员工关于进口博览会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虹桥火车站重点针对问讯柜台、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业务柜台、商业店铺等窗口岗位员工进行培训。进博会期间,虹桥机场在出发和到达问询柜台推出服务机器人“虹宝”,为旅客提供全新的互动式问询服务,能提供旅客常见的航班信息、安检信息服务,以及楼内所有设施点位和周边交通信息的引导。机场方面还组建了一支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组建了多国语言“航译”项目组,有效解决小语种旅客在航站楼内询问难、沟通难的问题。 为保障进博会大客流停车便捷,虹桥枢纽交通中心执行每日每车仅允许首次进库20分钟免费停放;释放部分停车容量并加快申兰路临时停车场建设,调整、释放P9、P10停车库部分容量。虹桥机场东交P6、P7将车库与支付宝、银联、ETC合作,车主只需绑定车牌号,靠近收费闸机,摄像头识别车牌后会自动从车主支付宝中扣取停车费,全程连手机都不用掏,实现“无感支付”。 为进一步完善进博会周边公共交通配套服务,管委会积极与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协调沟通、督促落实《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公交专项规划,大力协调推动商务区核心区公交优化方案和实施。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新增“虹桥2路”公交环线。主要服务核心区北片区入驻企业,加强虹桥枢纽、商务区核心区和国家会展中心的连接。二是加强枢纽与国展中心连接。协调国展中心洲际酒店,设立枢纽西广场至国展中心洲际酒店的直达定制班线,一人一座、定时发车。三是推动“新虹易公里”定制班车开通,解决核心区北片区协信、阿里、正荣等企业员工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优化配置适度超前,确保通信畅通与能源供应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是移动互联网络流量高地,在国际性、现代化大型展会期间更会产生集中移动话务潮汐及大密度网络流量需求。如何保障进口博览会期间通信网络的稳定通畅?为保障进博会网络便捷,虹桥火车站对站区实施4G通讯提速升级,增强虹桥站出发层、站台层、到达层的4G信号;在虹桥站新增5个无线Wi-Fi热点,实现虹桥站Wi-Fi全覆盖。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国家会展中心、内外宾入住酒店等重要场所的通信网络已全面升级;进口博览会期间,网络智能判障系统、5G无人机巡航等先进技术和设备齐数上阵,确保通信网络通畅高效。国家会展中心全面升级了场馆基础通信能力,在区域内全面建设高速泛在、智能高效、超大容量的通信网络与信息基础设施,探索建设全方位语音、数据通信及智慧场馆体系,以便为馆内参展客商、观众和安保人员提供更便捷的通信服务。核心场馆新增145个基站,覆盖3G/4G等全制式网络;WH馆及馆外广场新建五个5G基站,超前规划5G网络试点,提前优化网速,完全满足30万人的通话、上网需求。此外,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地铁三线站点、高铁站、两大机场、18家医院、六大国宾馆等热点区域的4G网络也完成新建、扩容等优化改造。进口博览会能源保障也已在“双保险”之上,再添后备保险。9月15日,国家电网顺利为国家会展中心第三路电源送电。电力部门制定了应急抢修预案,成立精锐抢修队伍,为盛会提供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