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彩虹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生活札记

阿婆我错了吗

文 金洪远

第一次见到阿婆是在居家附近的桥头。早晨我去菜场买菜,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背着书包,旁边是一个约莫8岁的男孩。阿婆体键,从她迈出的步伐就可以观察到,仿佛脚底安装了弹簧一般轻捷而有力,一脸喜气的圆脸庞时不时和熟识的行人打着招呼。这是沪上老人接送孙儿辈司空见惯的画面,辛苦着快乐着。

阿婆对我有好感。每次在居家处的桥头邂逅,她总是对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可能是我拎菜篮头的缘故吧,那目光里似乎在说,侬是上海好男人,我为你点赞。其实她可能还不知道,按照幽默作家大童的说法:不仅拎菜篮头很资深,而且具有轻松驾驭烹饪一桌家常菜的能力。阿婆如果她了解我的买汰烧的底细,说不定那赞许的目光又会多添加几分。

春去秋来,那孩子是一年一个样,而且臂膀上新添加了 “两道杠”。每逢在桥头邂逅,我们总是相视微笑,点着头打着招呼。唯一有变化的是,阿婆的一片片白发在头顶上蔓延,在早晨阳光的映射下格外刺眼,往昔轻捷的脚步似乎有点不太利索,难道是肩上那越来越大的书包的超重负荷的缘故吗?

前一阵和小城老友赴国外旅游了半个月回家,每天早上依旧操持这拎菜篮头的营生,却不见了阿婆和孩子熟悉的身影,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心里不禁“格楞”一下,难道孩子转学了?

也是巧,第二天我去买菜,在桥头又邂逅了阿婆和孩子,依旧是阿婆背着书包跟着孩子。阿婆笑着和我打招呼,我这才知晓我的判断不错,孩子搬迁到新居,他的父母就将其转到附近的小学就读,不知是“水土不服”或是什么原因,孩子的成绩每况愈下。父母急,阿婆更急,那以往的圆脸也瘦了一圈。我理解阿婆的心,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当下对爷爷奶奶辈来说,还有什么比孙儿辈因为读书读不好而操心、揪心呢?家里人一商量,阿婆又担负起送孙儿原先就读的小学的光荣任务了。

忽然,孩子拉着阿婆的手叫了起来,原来这个虎头虎脑的孙子鞋带松开了。我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奶奶,帮我把鞋带系好。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命令式口吻是对吃辛吃苦,对他关爱有加的长辈说的。鞋带松开了,系上就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系鞋带本是举手之劳的分内事,难道也要头发斑白的老辈为他“服务”!我看了孩子一眼,这孩子似乎并不理会我温怒的眼神,头一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儿。我有点气恼,加重了口气,你的手呢?自己系上啊。那孩子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低下头俯下身欲系鞋带,我没有料到,阿婆竟抢先一步,匍匐着身子,抖索着手将孙儿的鞋带系上了。我更没有料到,原本慈眉善目的阿婆的脸庞瞬间多云转阴,那异样的眼神似乎在抱怨,小阿弟,侬哪能和我宝贝孙子这么说话的,这是我心甘情愿的啊。

有点“想不落”。当下老人替孩子背书包对大多数人来说早已是耳熟能详的风景线。从他们喜滋滋的面容很难说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想,老人帮忙背书包,(系鞋带但愿是个例)空着手的孩子能体会这份爱的沉重吗?只是想,一个男人,从小连一个书包都背负不起,那在他以后的生命里,如何担当起一个男人的职责?只是想,习惯了老辈替自己背书包的孩子长大后能懂得什么叫责任和担当吗?

有点杞人忧天。望着阿婆和孩子渐渐远去的背影,只能在心里幽幽地问一句:阿婆,我错了吗?!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