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党建引领 村居共治 全民参与

万源新城以红色力量撬动垃圾分类

“据垃圾分类第三方指导机构统计,一旦小区户数超过800户,垃圾分类工作就特别难推进。”万源新城总户数超过3000户,理论上来说垃圾分类工作将是小区里的“老大难”。然而,新桥网格党委书记朱志明和万源新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侯美莉就是“不信邪”,用红色力量撬动垃圾分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居共治、全民参与”的“垃分”之路。如今,万源新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已进入巩固成果的第二阶段,计划用一个季度的时间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力量之源

——意见领袖多

万源新城主要为新桥村动迁小区,原新桥村村民占了三分之二,其余分别为原虹桥村村民、虹二村村民、自购房屋的居民业主及大量的租客。

“熟人社会,说得上话的人就多。”据侯美莉介绍,原村民小组组长就是动迁居民心中的意见领袖,一呼百应绝不是难事。在前期发动阶段,曾有居委干部给虹桥村的动迁居民打电话,邀请他们担任志愿者,没想到打了三个电话全部被挂断。侯美莉随机应变,立即让居委干部致电原虹桥村的一名村民小组长,再由他来邀请居民担任志愿者,“我们打三个挂三个,他一打居民们纷纷答应。”侯美莉感慨工作方式的重要性,“不要打无谓的电话,要找意见领袖打关键电话。”

此外,小区里住着不少党员干部。新桥网格党委书记朱志明、原新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李生发、上海虹桥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侯顺发、上海华虹实业党总支部书记薛文花、虹桥镇城管执法中队队长夏伟忠、镇党建服务中心支部副书记魏岳阳等都是社区里的熟面孔,“朱志明、李生发、侯顺发……他们一站那,就是一面旗帜,无形间促使着广大居民自觉分类。”

分类之道

——紧盯关键人

6月17日,万源新城正式撤桶,实行定时定点投放。这意味着小区155个楼道前的310个垃圾桶在一夕之间全部撤走,居民们只能在4个垃圾厢房及6个垃圾投放处扔垃圾。为方便居民正确投放垃圾,新桥网格党委和万源居民区党总支相关负责人实地查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垃圾厢房及投放处的选址,并人性化地增设了休息室、冷暖洗手池、电风扇、探头监控等。

从那天起,由党员干部、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原村民小组组长等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正式上岗,每一个垃圾投放点设两名志愿者进行疏导。侯美莉特地强调,这些志愿者是“不做事”的,最重要的还是起引导作用。

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大部分居民已能做到准确投放垃圾,只有小部分人还无法适应。这一小部分人就是小区里的租客。据统计,小区内有600套左右的房屋出租给了租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把垃圾分类的责任落到业主身上,组建微信群,一旦发现有未分类的情况就直接在群里要求业主改善,再由他们传达给租客。”侯美莉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发动业主担任志愿者。最远的业主住在松江泗泾,他们照样用行动支持垃圾分类工作。”

长效之态

——层层再发动

6月17日至7月16日,万源新城用一个月帮助居民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现如今,小区内垃圾“纯净度”非常高,湿垃圾从一天只有10桶,到如今稳定在一天35-40桶之间。

7月17日至10月16日,万源新城计划用一个季度的时间巩固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最难的就是改变习惯,要一轮再一轮地发动,而且要全员发动起来。”

为此,新桥网格党委将出台《新桥村民生福利补充规定》,规定享受新桥经济合作社民生福利的、有农龄的社员,有义务配合做好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原新桥村9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承包”一处垃圾投放点,要求每户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员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至于剩下的一处垃圾投放点由虹桥村、虹二村共同负责。

现如今,垃圾分类真正成了小区里的“新时尚”,在动迁居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业主、租客走出家门,自发担任志愿者,共同助力垃圾分类在万源新城续写新篇章。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