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300万字,800多幅照片,1200多张表格,回眸虹桥村宅历史发展,《虹桥镇村宅志》于9月11日正式首发! 今年7月,《虹桥镇村宅志》正式出版,这是1949年以来虹桥镇第一次正式出版发行地方志,是虹桥镇的一大文化盛事。首发式上,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处处长黄文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唐长国,闵行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观宝,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朱雷萍,《虹桥镇村宅志》总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王孝俭,虹桥镇党委书记卢国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范丽春,镇人大主席吴志华等镇三套班子领导,参与编撰工作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虹桥镇村宅志》的问世。据悉,《虹桥镇村宅志》首印8000套,将发给虹桥镇本地村民每户一套。 重拾记忆 留住乡愁 2014年7月,《虹桥镇村宅志》编纂工作启动;2015年8月,完成第一稿共86万字;2016年3月完成第二稿95万字;2018年春节前,经总纂王孝俭调整纲目,查遗补缺,完成第四稿共150万字;2018年3月,送顾问组和专家组开展审稿;2018年4月,镇政府举办志稿评议会;2018年6月,镇志办改出第五稿交出版社;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镇志办四校样稿,5月付印,7月出版。 《虹桥镇村宅志》用上、下两编300万字(版面字数)、800多幅照片(图)、1200多张表格,详细记述16个行政村(生产大队)、138个村民小组(生产队)和3个集镇、128个宅基(自然村)的时代变迁,包括建制沿革、土地、人口、自然地理、经济生产、民生、产权改革、掌故逸闻、人物、习俗、动迁情况等,史料翔实,特色鲜明。 曾参与评稿会的洪民荣指出,《虹桥镇村宅志》资料翔实,结构科学,志在创新,尤其是其众手成志的过程,不仅让村民在参与撰稿中重拾了记忆、留住了乡愁,也让志稿中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史料读起来倍感亲切、真实。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虹桥镇面积11.0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靠近上海市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迅速。2000年至2011年,10个行政村建制全部撤销,至2015年,镇、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至此虹桥镇已经完成了一个中国最大城市近郊农村深度城市化的转变过程。随着2017年虹桥镇最后两个宅基地动迁,原虹桥地区100多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宅基全部消失,虹桥本地人最早的家园面貌一去不复返。 《虹桥镇村宅志》的出版,正是挖掘和记述了这些正在消失的宅基和宅基里的人、事、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上海地区首次尝试把全镇所有行政村、村民小组和宅基地、集镇编入地方志。 王观宝指出,《虹桥镇村宅志》是一部记述虹桥村宅发展衍变的“乡愁读物”,记述了一个中国最大城市的近郊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深度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不仅为当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农村发展、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王观宝要求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继续推进《虹桥镇志》编撰工作;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促进形成修志良好氛围;读志用志,传播价值,充分发挥地方志的资政教化作用。他还强调,虹桥镇党委、政府不忘初心,为民修志,要继续紧紧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勇立历史大变革的潮头,专心致志谋发展,振奋精神强事业,为建成“宜居、品质、国际”新虹桥继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