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构建微信群沟通体系,打造熟人社区

紫薇苑小区来了位90后业委会主任

□记者 刘皓

在传统观念里,业委会是退休人员发挥余热的地方。如今,业委会年轻面孔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甚至90后开始参与其中。在虹桥镇紫薇苑小区,新组建的业委会就选出了一位90后业委会主任——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就职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的张青。年轻人的加入,会给业委会和小区带来怎样的生机呢?

业委会主任是位90后

1990年7月出生的张青是个热心人,大学期间就担任过世博会、地铁志愿者,在工作单位也是党员、青年志愿者。对于小区事务,他抱有同样的热忱。

2016年,紫薇苑小区住户陆续入住后,开始着手成立业委会。“没有业委会,业主和物业、居委沟通没有统一的出口。”张青告诉记者,紫薇苑是一个新建成的迷你型的小区,共有92户业主,其中又以中青年为主,大家迫切想要成立业委会。

2019年初,通过业主推荐、自荐,随后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业委会成员,张青被选为业委会主任。

与周边小区相比,紫薇苑小区业委会结构有些“特殊”,5名成员中有4名是在职的中青年人。业委会主任张青是90后,委员夏玉乔和严祝杰是80后,李斌是60后,副主任吴国春则是50后。

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夏玉乔是业委会的“财务大管家”,主要负责财务和资料整理工作;严祝杰是个充满干劲、精力充沛的热血青年,主要负责小区业主日常事务的沟通、协调工作;李斌和吴国春稍微年长些,阅历丰富,遇事能拿主意……“老中青三代优势互补,是我们业委会最大的特点。”张青说。

业主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业委会成立半年多,基本上都在为业主解决一些“小事”。但张青表示,业主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须认真对待。

记得有一次,一名业主找到业委会反映,说自家窗前的树长得太高,影响采光,希望砍掉这棵树。张青耐心地和业主解释,告诉他根据绿化管理条例规定,小区树木只能适当修剪,不能完全砍掉。与此同时,张青迅速将该业主的诉求告知了物业,请物业尽快派人修剪树枝,改善业主家的采光。

还有一次,一名业主找到物业,说自从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地下车库的垃圾桶撤走了,自己扔垃圾很不方便,请物业“解决解决”。就在物业为难的时候,张青站了出来,他向该业主解释,垃圾分类利国利民,虽然和以前比起来可能没那么“方便”了,但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干净了。他建议该业主可以在下班后再将垃圾扔到小区垃圾厢房,或者是上班出门时将垃圾放到物业处,请物业帮忙投放。

“这样的小事特别多,最重要的是帮业主解决问题。”张青认为,小区事务中最难的是协调各方关系。不过,在张青看来,紫薇苑小区的业主们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沟通,业主们都会支持我们的工作。”

小区保洁员老赵夫妇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业主们的一致认可。在小区实施垃圾分类之前,老赵夫妇一直住在小区垃圾房里。垃圾房改建成垃圾厢房后,老赵夫妇没了住处。如何解决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为小区服务的保洁员夫妇的住宿问题?张青和其他业委会成员商量下来,决定将业委会办公室腾出来。“这个办公室我们不开会的时候也就空着。现在作为老赵夫妇的宿舍,相比以前的垃圾房,环境也好了些。”张青说,对于业委会的这个决定,业主们都很支持。“原本这件事,业委会也可以坐视不管,但老赵夫妇平时尽心尽力为小区服务,业主都看在眼里,人和人之间是相互的。”张青告诉记者,现在业委会开会,要么到物业,要么到居委会,或者找家咖啡店。“机动灵活,完全不受影响。”

构建微信沟通体系打造熟人社区

张青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银行从业人员,工作繁忙,小区日常事务琐碎繁多,他是如何做到“两不误”的呢?

“秘诀就六个字——挤时间,讲效率。作为业委会,要又快又好地为大家解决问题。”张青告诉记者,业委会中有4人是上班族,为协调好工作和小区事物,大家都学会了“挤时间”。“工作日下班后、双休日就是我们业委会的工作时间。大家经常晚上八九点开始开会,有时候单位加班,赶到小区直接开会,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开完会回家点外卖。”这样的状态,大家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是一种“牺牲”。

“挤时间”重要,“讲效率”更重要。业委会成立以来,张青牵头组建了小区的微信群沟通体系”。以“业委会微信群”为核心,下设“全体业主微信群”、“业主代表微信群”、“房办-居委会-业委会微信群”。

其中,“全体业主微信群”主要用于小区重要事务与全体业主的沟通,包括业主大会、业委会重要事务通知等;“业主代表微信群”主要用于业委会和业主代表对小区日常事务的沟通交流;“房办-居委会-业委会微信群”主要用于接收房办、居委会的工作通知,业委会向房办、居委会请教问题,保持小区与房办、居委会的信息沟通。

“微信群沟通体系的优点在于:一是信讯传递快、业主反馈程度高;二是利用日常碎片时间便能开展工作;第三是形式多样,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甚至直播的方式进行宣传。”谈起这个微信群沟通体系,张青眼里满是自豪。“这是业委会成立以来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让张青没想到的是,微信群建立以后,熟人社区正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淡漠,我们这种新的商品房小区尤甚。微信群有效改善了这种淡漠。”业主之间熟了,相互之间的交往就多了起来。紫薇苑小区的万圣节讨糖活动,已经持续两年了。每年万圣节,业主们主动准备好糖和各种糕点,等待孩子们上门。孩子们玩得开心,大人们也成为了朋友。这个暑假,有业主主动将自家的玩水设备拿出来,让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水。人和人之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联系越来越紧密。

最近,紫薇苑小区的物业到期了,业委会通过微信群向居民发起了征询。“征询到10家;业主代表投票选出了5家,经过约谈,最后选出两家。”两家物业到小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后,业主投票选出满意的物业。“我们的小区,正变得越来越好。”90后业委会主任张青对管理社区事务,更有信心了。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