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身边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海峡两岸共读经典,虹桥镇子路班16岁了!

□记者 刘皓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在虹桥镇高科技园·新意城心驿虹桥站点举行,在朗朗的童声中,上海亲子共读经典子路班迎来了16周年纪念。

16年初心不变

虹桥镇是台胞台商聚集地。2005年,居住在锦绣江南小区的20余名台湾妈妈决定开设国学小课堂,由妈妈们担任老师,以《论语》《老子》《弟子规》《唐诗》《大学》《中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要教材,每周五坚持在锦绣江南居委会业主活动室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台胞子女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进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课堂命名为“子路班”。

“我们致力于用中华民族的经典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子路班现任班主任陈傅尹是一位工作生活在闵行的中医师,她表示,子路班的初心16年来从未改变。

除了《三字经》外,子路班的孩子们现场还带来了唐诗串唱、论语小品、礼运大同手语歌等精彩节目。《塞下曲》《玉阶怨》《长干行二首》《回乡偶书》……孩子们用摇滚乐唱出将军保家卫国出征打仗的豪迈气概,用流行乐演唱离别和思念,用古典吉他配乐演绎一段水乡对话,用古筝的配乐来叙说回乡的故事和赏春日桃花美景的感触……而小朋友们身着古服演绎《论语》时,仿佛将现场观众带进孔子与其四位弟子———子路、冉求、公西华、曾皙谈论关于他们志向的场景。现场的读书声、歌唱声和欢笑声汇聚成最美的“经典书香交响乐”。

16年收获不菲

受疫情影响,活动中还特地安排了一次线上相聚和分享,邀请了5个在台湾的家庭与现场进行视频连线,分享曾经和子路班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和对子路班未来的祝福和期许。在台湾,昆山和温哥华无法参与现场连线的妈妈和“学长学姐”们还精心录制了视频分享心路历程。

“记得我的孩子刚加入子路班时是幼儿园,他现在已经上大学了。在子路班的时光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期待子路班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在子路班,妈妈们都散发出满满的能量。这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中年华文化根基深厚,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16年来,百余位小朋友从子路班成长独立。“子路班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文化给这些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智慧的种子,陪伴并影响着他们品格的塑造,子路班用爱和鼓励滋养着他们的心灵,让善良和正直在他们心中发芽。他们都会深深怀念这里的时光,会关心着子路班。”陈傅尹老师说。

小朋友们到底在子路班收获了什么呢?陈傅尹老师表示:“子路班的孩子们眼中比较容易有星辰大海,心中比较容易有沟壑万千。因为每周五他们会从子路班学到包罗万象、精彩绝伦的诗词古文,从千字文中学到古天文历法相关知识,读论语时仿佛与孔子及其弟子对话,多元课还会广泛涉略中华文化知识背景,比如山川地理,八卦武术、节气历法;了解环保本质,着手垃圾分类,珍惜地球资源;知道礼仪之邦,天人合一,大同世界。最重要的是在爱和鼓励的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充满了正能量,学会付出与尊重,感恩与关怀,助人与自省,自信而大方!”

16年支持不断

“子路班坚持了16年,要继续坚持下去,期待子路班的20年、30年!”当天,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红珍,区台办主任张海平,虹桥镇党委委员刘芬等也来到现场,为子路班送上祝福。李红珍现场和子路班的爸爸妈妈们聊起了孩子的教育,称赞“子路班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值得赞赏。”她还表示,闵行区一如既往地做好为台服务,让生活工作在闵行的台胞温暖如家。

“子路班走过16年,除了许多亲子家庭的付出与坚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陈傅尹老师感慨,“锦绣江南居委、虹桥镇、闵行区委统战部等一直都很关心我们,从协调上课教室及桌椅等细节事宜,到积极参加每学期结业式,并给小朋友准备结业小礼物,再到春游秋游辅助组织活动,以及申报五星团队,协助申请经费补助,事无巨细,我们心中唯有感谢。”

陈傅尹老师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国学,鼓励传承中华文化,子路班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希望通过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去传承世间的真善美,期盼更多亲子家庭加入我们。我们会继续坚持,让子路班恒在,同时欢迎妈妈们前来取经,也希望能扶持成立其他国学共学团体,让更多的亲子家庭沐浴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中。”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