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晶 清晨的阳光里,夜晚的路灯下,小区的楼道里,住户的房门前……目前,一批身穿白色马甲的华阳人正凝心聚力进行着一桩国家大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自2020年10月11日“七人普”摸底启动,华阳路街道500多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加班加点,奋战在第一线,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工作。本期华阳社区晨报开启特别策划,将目光聚焦21个居民区的“白马甲”们,读一读他们的“七人普”故事。 【第一网格】 徐家宅居民区 “四人成组”啃下“硬骨头” 利星国际小区楼层高、户数多、人员密、分类杂。党员马瑾和陈淑文是此地的普查员,她们联系许秋璇、郭英兰这两位同属该小区的普查员,组建了“利星国际普查小组”。马瑾是业委会成员,协调能力强;许秋璇参加过“六人普”,经验丰富;郭英兰和陈淑文,在该小区生活多年,与居民沟通无障碍。针对工作难点,四人取长补短、明确分工。深夜讨论是常态,错过就餐也已习惯。四人齐心,在规定时间内将“硬骨头”啃下,圆满完成正式登记。 建宁居民区 “老少配”跑出排摸加速度 建宁居民区指导员曾恕婷和普查员李小玲是对“老少配”。作为最年长的普查员、又是老党员,李小玲就像对待孙女一样照顾曾恕婷。一位是80后妈妈,有着灿烂的微笑和不服输的精神,一位是年近八旬的老人,热心居民的带头人。有着这样的“老少配”,她们负责的楼栋无论在排摸速度和质量上都遥遥领先,同时自主填报率在建宁也名列第一。 潘东居民区 家有后盾相扶持,老将出马“七人普” 卞金强是土生土长的潘东居民,曾任“六人普”指导员。他早早约定:“七人普”有需要,一定帮忙!考虑到老卞的腿做过手术,起初居委会并未安排他上岗。后来,老卞的爱人来居委会说:“让他参加吧,我是坚强后盾,我扶着他一起完成任务!”普查开始后,楼道里经常能看到他们老夫妻同出同进的身影。短表填写阶段时,卞金强表示:“手机操作不如年轻人熟练,但我会倍加细心,请放心!” 姚家角居民区 甘做“女保镖”,守出好成绩 徐维琴是社区中的热心人,此前就参与垃圾分类,老伙伴计划等工作。她做事认真负责,深得大家信任。普查期间,经常要一户跑多次,有时还要起早摸黑蹲点守候。由于经常蹲守,徐维琴被居民称为小区“保镖”。普查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位普查员因故退出,关键时候徐维琴挺身而出临时接替,通过几个日夜的加班加点,虽身体抱恙,但她还是按时完成了工作。 飞乐居民区 两两相结对,事半又功倍 在飞乐居民区,常能看到50后和95后普查员双双结对。虽年龄悬殊,但工作中大家都是一把好手。老同志有经验,擅长和居民交流;年轻人手机操作熟练,接受能力强。年纪大的遇到手机输入问题来询问年纪轻的;年纪轻的上门遇到不配合的也会请年纪大的一起陪同。当然年纪相仿的普查员遇到问题也会相互探讨。正所谓是双人行,事半又功倍! 【第二网格】 陶家宅居民区 老将“临危受命”,干劲急速上线 摸底排查启动前,一普查员突发疾病因故退出,居委会邀请“六人普”老将——党员董彩珍帮忙,她二话没说即刻补位。在未参加普查课程的情况下,董彩珍利自学了全套材料完成培训,并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其实,董彩珍的老伴上半年刚大病初愈,她除了普查工作还要照顾家庭。但她克服种种困难,发挥熟悉居民、了解工作的优势,顺利完成短表登记任务。 天诚居民区 吃透材料,拿下老洋房任务 叶建明是星辰公寓楼组长,曾参加过两次经济普查工作。“七人普”开始后,她负责的是房屋结构和人员信息最为复杂的老洋房。一拿到地图,她就请指导员一起,一家家了解情况,并初步认识住户,认真记录住房单元。老洋房租客较多,很多时候,还得晚上去登记,叶建明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高质量完成了排摸和短表登记工作。 潘中居民区 守时守约记于心,不为居民增烦忧 必须守时!必须入户!这是宓伟群在普查时恪守的工作准则。煜王苑有位百岁书法家顾老,为不影响老人休息,她登记前和家属提前约定在晚餐后上门,对她来说,晚点吃饭没事、朋友聚会也可以不去,一切以完成信息登记为重!上门时,她用光了分配的100双鞋套,又自掏腰包买了200双,宓伟群说:疫情期间,普查员上门要注重清洁卫生,不给居民添麻烦。 潘西居民区 初入生处探和访,上门恪守礼与节 通过社会招聘方式担任普查员的翟伟芳负责悦达花苑小区。因对情况不熟悉,她第一时间与居委会干部了解情况,每次上门前都做好功课。她入户时有礼有节,走访排查连着敲门,手指都敲红了。敲门没人应答,她就在大堂蹲守,发现有居民、外卖进入楼栋,她第一时间观察对方去往的楼层,发现是尚未排查的,就及时到相应室号和居民宣传并进行登记。 西一居民区 遇上困窘不言弃,想方设法解难题 杜林红负责的楼宇出租率高,又以外籍人员为主。她认真学习政策和知识,白天打电话,晚上挨家挨户走访、核对数据,经常忙到深夜。一次等一户外籍人员下班回家,她守到半夜十二点,最后投靠附近朋友过夜。针对租户,杜林红也有办法。她通过物业找到房东了解租客联系方式和作息规律,并与租客取得联系;对于是通过中间代理人出租的,她多方打听代理人联系方式,掌握新租客动向;遇到有顾虑的住户,她耐心解释政策、争取理解。 【第三网格】 华四居民区 家事普查齐兼顾,一诺千金尽职责 曹金妹是华四居民区的党员志愿者骨。家姐在普查摸底阶段开刀住院需陪夜照料,她却未因此搁置工作,依然每天准时9点到居委会汇报工作进度,从未请假迟到。白天,曹金妹挨家挨户进行摸底登记,晚上在医院陪夜还一边用手机录入户主姓名底册,一刻都不耽误摸底进度。曹金妹说,咬着牙也一定要完成任务;要干就干好,决不能拖后腿! 华院居民区 孕妈心系“七人普”,牢记使命战一线 华院居委会干部茅芝敏担任“七人普”指导员,虽有孕在身,但她仍坚持在一线工作。她每天耐心解答普查员的疑问,有时还和普查员一起到居民家里进行宣传。她的认真与坚持,大家记在心头,纷纷为她点赞。茅芝敏说,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社区工作者,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自己力所能及做一点是一点,能成为人口普查大家庭中的一员,很荣幸也很开心,感谢大家的关心。 华五居民区 主动请缨揽重责,家人支持添动力 003普查小区因有人才公寓,多为来沪租客,情况相对复杂,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普查员。一次偶然机会,胡方萍来居委会办事,得知情况后,她毫不犹豫地答应成为该小区普查员。为配合公寓租户的作息规律,胡方萍取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毅然放弃休息时间,在双休日与晚上进行普查登记。她的爱人有时也陪着她,协助一同做好信息采集。 苏一居民区 购置新装备上阵,速学上海话沟通 陈桃英是一名新上海人。因此次人口普查采取电子化方式进行,为能更好完成登记,她特地购买了新手机。由于不会上海话,上门时吃过闭门羹,但她并未退缩,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她尝试学习简单的上海话,以便有效沟通。为了碰上普查对象,有时候她一天里不得不反复上门,虽然辛苦,但只要完成了普查登记,她的笑容就像孩子般灿烂。 【第四网格】 华三居民区 加班加点无怨言,守得云开见月明 张翔山是一名共产党员,住在华三居民区。虽不是上海人,但来沪十年的他对小区情况熟门熟路。因自身工作是做一休一的晚班,为不耽误普查进程,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多做一点。一户外籍人员上班早出晚归且从不开门与他人交流,多次上门都没碰上。张翔山向单位告假,连续多个晚上在楼道口守候,终于在第三个晚上碰到了该外籍人员,通过基本交流和翻译软件最终顺利完成信息登记。 长支二居民区 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当益壮” 老党员余求真是长支二居民区年龄最大的普查员。她曾是“六人普”的骨干力量。由于“七人普”采用手机录入,培训初期,她对手机软件反复进行实操训练,碰上不清楚的知识点就询问指导员,直到弄懂为止。在上门排摸和正式登记中,如遇居民质疑,她便会解释登记内容,直到居民打消顾虑。其所负责的普查小区登记数据保质保量,日做日清。余求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当益壮”。 华一居民区 潇湘姐妹花,人普展风采 来自湖南的姐妹马丽和马娜是华一居民区普查员。担起这份工作,她们最初有所顾虑:怕听不懂上海话,影响信息采集质量;并非属地居民,担心会遇阻力。10月11日,她们勇敢踏出了第一步,并牢记“腿要勤、心要细、嘴要甜”的工作口诀。居民们的配合和理解让她们的工作很顺利。11月3日,老家传来奶奶过世的消息。虽归乡心切,可此时正处于正式登记最紧张阶段,姐妹俩秉着“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完”的责任心,最终提前完成任务,安心回乡。 华二居民区 忙完这阵子,爸就能回家陪你 彭鹄主要负责架空线入地的工地施工人员排摸。工人一般都是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回来。为做好登记工作,他利用自己是人口协管员的有利条件,细心核对信息,每天深夜等工人返回基地,再逐一登记输入。因家离普查小区远,为方便工作,他就近住在母亲家。女儿总是来电,希望爸爸能回家陪伴,他安慰说:等忙完这阵子,爸爸就回家多陪你。 秀水居民区 上门普查遇意外,急智耐心巧解难 熊凌珍是秀水居民区72号楼组长。今年她响应号召成为“七人普”普查员。在普查登记中,她突闻一声惊叫,马上敲门进屋,发现是老妇和儿子发生矛盾,老妇想不通爬上窗户要跳楼,熊凌珍迅速冲上去把老妇扶下来,劝说母子有话好好说,还用老妇的家乡话安慰,直到母子俩都冷静下来才离开。热心肠的熊凌珍用实际行动缓和了家庭矛盾,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悲剧,让居民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 长一居民区 顶住连番重压,坚守普查一线 金廷八八小区的业主多为年轻白领,普查员要根据他们的作息,尽可能利用晚上和双休日上门。作为该处的普查员,排摸刚开始时,张红得体、极具亲和力的上门访谈方式,很快成为大家的学习范本。但就在普查期间,张红的母亲因病住进重症监护室;爱人在外出办事途中遭遇意外;新婚的儿媳被查出重病;所有的这一切,她却只字未提,直到有人看到她偷偷抹眼泪,追问下才得知。这期间,张红每天医院小区两点一线,从未请假早退,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心生敬佩。 长二居民区 碰壁受阻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 高美英在长二居民区住了35年。因是第一次做普查工作,她生怕在培训中听漏了内容,便带着爱人一起听课。普查中,高美英碰到一户居民不甚配合,第一次上门未开门,第二次上门,男主人一看是人口普查就把门关上了。为此,她几天晚上没睡好,总觉得心里有块石头压着。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她每天晚上去这户居民家门口等着,几日后的晚间,终于等到女主人回来,顺利完成了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