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路街道地处中山公园商圈,繁华的背后仍存在着大量的老旧公房、物业缺失小区、动拆迁结转基地,拆迁纠纷、物业管理等各类信访矛盾突出。近年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信访形势,越来越难做的群众工作,梁家利用“刚”劲夯实基础、用“韧”劲做好化解,以“践行履职担当金标准,锻造处置矛盾金钥匙”,在信访的岗位上打赢了一场场漂亮的攻坚战。 用“尽心”解“民忧”用“真心”纾“民怨” 曾有一高档小区业主来信访办反映,自家一处刚刚装修好的顶楼房屋准备出租,不料一场大雨过后屋顶漏水,找物业反映却得到不能解决的回复,物业为何不作为呢?带着疑问,梁家利走访了居民区书记和物业经理。原来,要彻底解决漏水问题需整体翻修屋顶,费用不菲,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小区至今未能启用维修基金,故而未果。顶楼漏水问题陷入了死胡同,怎么办?接访后,经过梁家利多次沟通、协调,物业公司最终决定先针对漏水部位进行维修,待业委会选举成功后再启动屋顶大修,彻底解决漏水问题,在信访办、业主、物业“三方协谈”下,该解决方案获得通过。 “社区治理千头万绪,办法总比困难多。”梁家利说,作为信访干部就是要腿勤、嘴勤、脑勤,善于协调沟通,熟悉政策方法,用“尽心”才能真正解“民忧”,用“真心”才能有效纾“民怨”。 用“留心”记“民情”用“热心”暖“民心” 李阿姨前些年遭遇丧夫之痛;本来寄予厚望的儿子戒毒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工作,成了“啃老族”;经适房申请也因条件超标无法如愿……生活的种种不如意频频“找上门”,让李阿姨觉得好像全世界都在与她为难,人人与她作对。这些年来,信访成了李阿姨纾解自身不满情绪的出口,不过急性子的李阿姨并不好“对付”,往往是接待人员的答复,她稍有不满就大吵大闹。 梁家利多次和李阿姨打交道,也算是老朋友了。每次她一来,梁家利就听她絮絮叨叨地倾诉,一听就是几个小时。在记录下李阿姨的诉求后,梁家利发现她反映的一系列问题从政策层面均找不到支持依据,怎么办?“心病还须心药医”,梁家利摸准了李阿姨的心态,以打“心理战”的方式进行矛盾化解。逢年过节,梁家利就上门看望李阿姨和她儿子,从侧面引导她要给儿子树立好榜样,劝导并引导她儿子找个好工作,将来能够成家立业;知道李阿姨家里生活拮据,梁家利还积极帮她争取到了社会补助……渐渐地,李阿姨遇事就来信访的“习惯”得以纠正,心态也有了转变,开朗的笑容重回脸庞。 “在社区重塑过程中,在矛盾冲突激烈的关键时刻,往往需要信访工作者冲在第一线,以阳光的心态、宽广的心胸和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名群众。”梁家利说:做信访工作,就是要当好“避震器”、做好“减压阀”、成为“压舱石”。 在已有7年信访工作经验的“老将”梁家利看来,以诚待人,将心比心,保持平常的心态是关键。“自身心态好了,才能面对来自工作中不断涌现的压力,才有能力去解决纷繁复杂的矛盾。”在工作之余,梁家利是一位标准的乐活派——喜欢阅读,爱看历史类书籍,也爱读科幻题材的《三体》;喜欢摇滚乐的不羁,也钟情古典乐的和谐旋律…… 经过持续的磨合、多年群众工作的铺垫,如今的梁家利处理办件游刃有余,成了领导和同事口中“行动力超群、EQ值超高的人”。工作时间越久,梁家利深知要做好信访工作决不能“孤军奋战”。在他的努力下,华阳路街道已形成各级职能部门、律师、法官、心理咨询师等多股力量集中参与的“组团式矛盾化解”模式,其中,颇为棘手的辖区旧改动迁信访问题已得到有效处置,还总结形成了《华阳路街道化解旧改征收新政遗留问题研究报告》,为下一步化解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这位“老将”仍在自我加压,寻求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