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水管家”监测用水量 智能守护独居老人

装在孤老家中水管上的“水管家”

记者 吴佳逸

两个月前,街道上门为家住华怡园的陆阿婆安装了一个特殊的水表,安装过程非常快,也很简单,就是在原有水管上增加了一个装置。街道工作人员对陆阿婆说:“这是智能水表,叫‘水管家’,你每天的用水情况,在后台我们都会监控到,如果你长时间不用水,那我们居委会、街道的人都会赶过来。”

陆阿婆是独居老人,她表示这个水表很有用:“我一个人住,如果摔了一跤昏过去了,真担心没人知道,现在有了这个‘水管家’,我的心结就解除了。”

推翻多个方案终获“灵感”

用智能化、大数据的方式,远程照看老人的生活起居,这在静安区是首创。而这个“灵感”,并非一蹴而就,最初要追溯到大调研工作中。

静安寺街道辖区内,仅人在户在的孤老就有三百多名。大调研工作中,居民都十分关注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问题,对此,街道高度重视,究竟用怎样的方式为这些孤老、独居老人的安全再加一道屏障呢?

在推翻了手环、门禁、用电等多个方案后,街道最终决定监测生活用水量,以达到及时掌握老人生活动态的目的。静安寺街道自治办主任奚春锋向记者介绍:“我们开始觉得用电来监测老人生活也蛮好的,后来去居民区了解,有的老人是很省的,很难监控用电,老人夏天舍不得开空调,有的时候开灯也开得比较少,所以后来想到了水,谁都离不开水,早上起来需要用水,烧饭需要用水。”

为老人生活规律“画像”

今年6月起,静安寺街道陆续为辖区里的孤老和独居老人安装“水管家”。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水管家”看似和普通水表无异,但它的内置芯片,就像一个管家,能精准记录小至1立方分米的用水情况。

“水管家”,就像一个前端数据采集器。而在后方,街道网格中心的管理系统平台上,老人的用水数据,每半小时都会更新一次。从起床到就寝,老人每天的用水时间、用水量都被动态监测。

今年的8月12日,系统就曾报过一次警。居委干部和老伙伴志愿者很快就上门了解情况,才发现老人去子女家“避暑”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也给街道工作提供了思路。奚春锋说:“未来,‘水管家’根据老人的用水习惯形成一张曲线图,让我们直观了解到老人的生活习惯,以便我们更及时掌握情况。”

目前,静安寺街道已为首批16名老人安装了“水管家”。接下来,街道计划在征得老人同意的前提下,将“水管家”覆盖到辖区内的所有孤老。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静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