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烨 “十一”长假刚过,很多旅行回来的市民抱怨旅游险形同鸡肋。根据近期携程发布的《2019旅游意外险投保与理赔报告》,近五成游客有意愿购买旅游保险,三成左右的游客“看情况而定”。旅行险看似简单,如何购买也有讲究。 旅责险对个人帮助不大 究竟如何才能在境外游时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呢?人保财险上分的相关专家近日接受了晨报记者的采访,为市民在境外游保险的选取方面给出建议—— “很多人觉得只要有旅行社自带的旅责险,自己就没有必要再买保险了,这是很常见的一个误区。”人保财险上分意外健康保险业务部主办尹梦伊表示。 事实上,旅行社责任险是国家旅游管理部门要求旅行社必须为旅客投保的险种,其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顾名思义,只有当意外是由旅行社造成的时候,保险才会进行赔付。如果是游客因个人过失导致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费用或自身疾病引起的各种损失及损害,就不在该险种的保障范围内。 “以以往的事故为例,如果发生的是双车事故而本车无责,那旅行社责任险就不会进行赔付,而是由责任方进行赔付,届时程序会变得异常繁琐,受害者也将投靠无门。”尹梦伊表示,“因此强烈建议消费者出行时除了享受旅行社为其购买的责任险外,仍需自己补充购买旅游意外伤害险。” 按需求买对意外险 在保险市场中,可供市民选择的旅游险种越来越多。对此,尹梦伊提醒市民在添置意外险时,要根据各自工作以及自身需求进行购买,充分估计出游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匹配最合适的产品。 “如今的旅行险市场已经足够细分,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尹梦伊以人保专门针对邮轮游开发的旅行险为例,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旅行意外险都将投保的最高年龄设置在了70周岁,但由于邮轮相较其他出行方式更加安全平稳的特点,该款产品将最高投保年龄放宽到了100周岁,让老人们在出游时摆脱“无保可依”的困境。 此外,出境游时,因为语言、政策法律差异等原因,一旦遭遇意外,可能会出现求助无门的情况,紧急救援保险的存在就能在第一时间给游客提供帮助。以中国人保的商务旅行保险及环球游旅行险为例,除了基本的意外身故保险责任,以及旅行期间医疗费用保险金补偿责任以外,还涵盖了紧急医疗运送和费用补偿、慰问探访交通费用补偿和津贴给付、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遗体运返和丧葬保险金、旅程取消或缩短费用补偿、行李和随身物品丢失赔偿、航班延误赔偿和个人责任等责任。 国外保险侧重点不同 当前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旅游时会涉及跨国界,语言、气候、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而使风险问题较国内旅游更为复杂。 “国内保险包含了国外基本的急救医疗服务、出险后运送到医疗机构的救援服务,以及病情稳定后运返国内的救援服务,即在国外出险后可以保证紧急救援服务、医疗急救,稳定后回国治疗的相关费用全覆盖。”保险专家表示,“国外保险可以提供更加完备的当地医疗服务,但价格不菲,同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建议对保险除外条例进行详细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生高额费用需要自理的情况发生。发达国家的保险机构、中介比较规范,专业性较强,可以应被保险人的要求对保单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平安产险则表示,从报案和赔付案件来看,境外出游既包括传统出行方式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水土不服导致的疾病住院、意外磕碰受伤、发烧感冒突发急性病等,还包括难以预测的,如证件遗失、航班或者托运行李延误影响出游行程、语言沟通不顺畅或对当地风俗禁忌的不了解造成的误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