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读者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愚园路361弄·刘学询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本报会每期摘选《愚园路故事》中的内容进行连载刊登,向读者展示缪新亚笔下这些建筑和弄堂背后的人和事。

《愚园路故事》的开篇便从愚谷邨开始,用缪新亚的话来说,愚谷邨是“最好写的弄堂,也是最难写的弄堂”,好就好在,住过的名人实在太多,值得一写的名人也不少,正因如此写愚谷邨的人也数不胜数,所以,想要写出新意便成了最大的难处。最终缪新亚决定不写别人写过的,也不写大家熟悉的,他写下的是两种人,一是“过气名人”,即当年红极一时,但现如今知之甚少的人物;二是大众知晓度不高的专业人士,也就是只在他所在的领域里鼎鼎大名,但老百姓并不了解的。本期为读者带来的,是少为人知的愚谷邨“牛人”刘学询。

说起刘学询,现在的人不一定都知道,但说起杭州刘庄(原名水竹居),大家可能就会有一点如雷贯耳的感觉了。刘庄,用名闻遐迩来形容并不过分,它坐落在西湖的西面,三面临湖、一面靠山,环境优美,建筑精美,现是杭州西湖国宾馆。刘学询,就是大名鼎鼎刘庄的主人,这样一说,你应该知道刘学询的分量了吧。

红顶赌王发大财

有财有势“刘三国”

刘学询,广东中山市人,24岁中举,31岁又考中进士。但是,仕途不顺,下海经营,选择了包办“闱姓”彩票。“闱姓”是中国的早期彩票之一,清末盛行于两广,是猜科举考试中榜者的名字的一种赌博活动。旧时代称科举考试场所为“闱”,故得其名。

朝廷对“闱姓”赌博时禁时纵,也该是刘学询发财,当年,清末开明之士张之洞在广东搞洋务运动,财政资金严重不足,为扩大财源,开放博彩业。

刘学询中标,承包了六年的“闱姓”赌博,刘学询既有官方背景,又从事民间赌博活动,堪称“红顶赌王”相当于地下“组织部长”,权倾朝野。

刘学询在官督民办“闱姓”博彩活动中,很快成为巨富。短短六年间,他已拥有700万银元财产,他的财富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他能文能武,蜚声朝野;娶了多房美妾,个个长得沉鱼落雁。刘学询因此得了个“刘三国”的诨名,声名大噪,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

刘学询称得上是晚清时期难得的“牛人”奇才!

一掷千金造刘庄

千里乡心“水竹居”

有钱就任性,1898年,刘学询以每亩200银圆的高价买下了西子湖畔丁家山南麓的大片土地。据说,这个价格数倍于当时的杭州地价。

经过长达8年的建造,耗资10余万银两,刘学询在西湖边上打造了一座精美绝伦的私家园林——刘庄。最初的建筑面积为1369平方米。刘学询给它取了一个优美的名字——“水竹居”,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刘庄”。刘学询还特意从广州荔湾旧宅刘园,拆来了一大批楠木门窗,以寄托一丝淡淡的乡愁。“水竹居”内遍造亭台楼阁、小桥水榭、曲廊修竹、古木奇石,环境极其幽静典雅,独具东方园林特色,博览西湖之美,又最得天趣,故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有人说:“刘学询一生都与一帮中国最牛的人在博弈,他打的是最牛的酱油。”

从刘学询一生做的几件大事来看,不管是从事“闱姓”特许经营,代表慈禧太后访日晋见天皇,协助李鸿章“打黑”,还是联络各方豪杰谋立“两广共和国”;暗中赞助孙中山来看,他接触到全是“牛人”,他做的事也全是“牛事”!

他与康有为也是同乡,却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对头,就是临到人生的终点,他们还在较劲,而且与刘庄(水竹居)有关。

晚年的康有为在“水竹居”长住一个月,当知道此处曾为自己头号敌人刘学询所有(由于发生债务纠纷,“水竹居”曾被查封拍卖),感觉相当良好,直至上瘾。最后康有为索性在“水竹居”北面丁家山及山脚买下大片土地,与刘庄毗邻,建造一个更大的园子——一天园(康庄),欲与刘庄一比高下,而且在康庄可以俯视整个刘庄,一解恶气!

听到宿敌康有为入住“水竹居”的消息,刘学询气不打一处来,定要好好出掉这口恶气。他一不做,二不休,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不动产(于是就有愚谷邨的传说),终于赎回“水竹居”,隐居终老。遗憾的是,康有为在他自己的康庄也没住上几年,便在北伐军进杭州的那年去世,弄得没有对手的刘学询,心里郁积下满满的落寞!

刘学询不简单,但刘学询的事,上海所传不多。愚谷邨,差点错过一个不简单的人——刘学询!

(选自静安寺街道主编的《愚园路故事》)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静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