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荩薇 10月23日上午,华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杨丰建手拿一本“入户诊疗册”敲响了家住静安寺街道冯老伯的家门。询问病史、检查伤口恢复情况,提供术后复健建议……因骨折术后无法下楼,造成复诊困难的冯老伯,如今躺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医生的诊疗,这多亏了静安寺街道与华东医院共同推出的“医养直通车”中新增加的“入户问诊”服务项目。 “直通车”开通一年惠及上千辖区老人 2019年10月,为回应社区老人对医疗护理和健康医养的迫切需要,静安寺街道牵手华东医院共同推出“医养直通车”服务项目。针对辖区居民,尤其是困难老人、困难残疾人、困难军烈属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进行了探索,开展了“直通车”进社区、“直通车”进长者照护之家等为老服务。 “医养直通车”以每月一至两次的频率开进社区“乐龄家园”,邀请华东医院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皮肤科、骨科等各科专家为老年人提供义诊服务。义诊时间持续4个小时,每次都会有上百位老人前来咨询,大家在义诊开始前就早早等在现场,按照各自的健康问题选择不同科室的医生志愿者进行咨询。华东医院医生还为入住静安寺社区长者照护之家的老人上门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为老人初诊、配药,便于老人管理健康档案。 今年9月,在“医养直通车”义诊活动上,一名老人路过现场时想要借凳子暂作休息,但细心的志愿者却发现这位老人面部苍白、身体无力,于是立刻向义诊活动中的医生求助。现场,来自华东医院心脑血管科的医生立马起身,快速走到老人身边进行检查。通过测血压和搭脉发现老人生命体征微弱,医生、工作人员、服务志愿者连同热心居民一起将老人平放到长桌上,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赶到现场后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多亏有医生在现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现场居民回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 权威医生“入户问诊” 解困难家庭燃眉之急 今年,结合敬老月,“医养直通车”全新推出了“入户问诊”服务,将“医养直通车”继续拓展延伸,开进困难老人的家中。 家住愚园路的冯老伯便是第一位“入户问诊”的受益对象。冯老伯2008年突发脑溢血,抢救后为左瘫,行动不便,去年多次摔倒骨折。今年9月,老伯左股骨骨折住院开刀,打入2根钢钉,因行动不便无法下楼,导致复诊困难。杨丰建医生在查看过伤口后,诊断老人是因手术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导致的皮肤发红、恢复缓慢。“下次来要看到老伯你能自己坐在椅子上和我说话!”在离开前,杨丰建还给冯老伯布置了下次回访的“功课”。 当天,除了冯老伯外,同样受益于“入户问诊”服务的还有因患多样疾病常年卧床的失独老人马老伯,为他诊疗的是从事内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的华东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陆文俊。得知医生要来,马老伯的爱人一早就站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是失独家庭,心里打击比较大,我年初腰椎骨折之后就顾不上照顾他了,现在医生能够上门真是太好了。” 静安寺街道此次“入户问诊”服务共排摸了辖区内12位出行受限的困难老人,华东医院根据这些老人们的疾病情况对症下药,派出了风湿免疫科、骨科、呼吸内科、老年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中医科的十一位专家医生亲自上门诊疗。 “养老军师”队伍提供一手养老资讯 除了与华东医院专业的医护团队打造“医养直通车”为老人服务外,社区中还有一支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队伍——静安寺街道养老顾问团队,他们是老年人口中的“全知道”和“包打听”,是老年人的“养老军师”。今年6月,街道成立了一支26人社区养老顾问团队,团队深入32个居民区,将养老顾问延伸至“家门口”。当居民有养老政策不理解、寻找养老设施或机构、寻求养老服务等问题时,都可以及时找到身边的养老顾问获得解答。截至目前共为500余人次提供咨询服务,其中咨询政策457件、咨询设施或资源32件、寻求养老服务19件。 围绕居家养老话题,“养老顾问”们会每月在线下线上开展能力提升。通过交流来自一线的实际案例、问答式的互动培训、整合制作内容详实的“咨询宝典”,进一步提升顾问员们的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养老顾问队伍建设。 据了解,静安寺街道还将借助“同心邻距离”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顾问的线上对接,构建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辐射更多社区居民,提供丰富、便捷、体贴而又多样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