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小城大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党建引领谋发展 构筑“商圈生态圈”源动力

白领党员反哺社区
党群服务站

38幢楼宇、近1500家企业、3万余名楼宇白领,这些“家底”让静安寺商圈成为静安区楼宇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街道楼宇党建工作不断“升级换代”,在楼宇内“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的党组织成为了凝聚白领有温度、促进发展有强度的坚实载体。

以服务促凝聚,因凝聚而引领,靠引领谋发展,党建这一“红色生产力”不仅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白领所认同,更成为构筑“商圈生态圈”的源动力。

做强阵地

迭代升级当好“主心骨”

静安寺商圈内的高和大厦(原名中华企业大厦)是“支部建在楼上”楼宇党建工作模式的发源地,也是上海最早成立的楼宇党群服务站的“诞生地”。

2002年成立上海首个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并建立党支部;2007年建立商务楼宇立体服务站;2019年成功创建“白领驿家”楼宇党群服务站;2020年融合打造街道党群服务站暨企业服务中心。

高和大厦承载着跨度近20年的楼宇党建路,映射出的正是街道由建点、建站、建家到建中心,从覆盖到服务到赋能,再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楼宇党建“破圈”融合、迭代发展历程。

从最初创立破解进企业门难、沟通互信难、组织建设难的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十法”,实现组织找上门,到如今,聚焦打造“楼宇党建高地,一流营商环境”,提供覆盖组织、企业、个人的30项党务、政务、事务“一站式”现场服务和200余项自助服务,街道始终坚持在楼宇内厚植红色根基,为企业、白领提供“看得到,有感知、有温度”的服务,当好大家的“主心骨”。

在因时而变的转型中,街道党群服务站暨企业服务中心不断增强党群阵地的开放性,强化特色引领、抓实深学笃行,成为商圈白领身边的“学习殿堂”,做到“优质内容一站齐、党员白领乐参与、助力发展有成效”。

作为街道层面开放性“四史”学习教育“大本营”,街道党群服务站积极联动辖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确保学习教育入心入脑。有深度的学习、有亮度的课程、有温度的生活“圈粉”了众多的年轻白领,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增强认同感。

做优服务

提质升能凝聚“发展力”

一直以来,街道各个楼宇党群服务站点都始终坚守“把党的引领和服务融入商圈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初心,当好经济发展“稳压阀”,让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进入4.0时代的街道党群服务站更是打破壁垒,将党建引领与企业服务深度融合,为构建静安寺商圈生态圈持续赋能,服务楼宇经济和区域发展。

街道党群服务站在配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机、24小时自助税务机,打造共享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提炼落实党建引领下的“一二三四五”服务企业工作法。

抓好党群服务站暨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做到“支部建在楼上”“服务就在身边”党建与服务企业两手抓;整合楼宇工作者、专业志愿者和政府部门综合服务这“三支队伍”,建立即知即办、平台协办、特事特办、难题专办“四项机制”;运作好党建同心园、企业加油站、白领减压室、商圈商学院、协商议事厅“五大平台”;用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链条构建起企业服务综合体系,使站点成为落实服务管用,各方共治爱用,企业、白领受用的暖心阵地。

站点还主动对接“一网统管”平台,开发商圈企业服务数据系统。依托系统小程序动态掌握企业、员工的需求,做到对企业“底数掌握100%、走访企业100%、问题处置100%”。

在站点服务平台上,每一家楼宇入驻企业都被标上了不同的颜色。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街道创新的企业稳定预判“五色风险分析法”,每一家楼宇入驻企业都会用“绿、兰、黄、橙、红”五种颜色动态标注稳定程度,方便及时跟进对应处置机制。

当得知高和大厦内的联桥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原办公单元租期到期但因发展需要不得不重新选址搬迁的“第一手”情况后,站点将该企业标注为“不稳定”,并立即与街道、区投资办等相关负责人主动上门精准对接需求,不但及时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新办公单元,降低搬迁成本,还协助企业顺利完成集中注册,坚定了留在静安发展的决心。提供更优的企业服务不仅需要借助科技赋能,更需要依靠楼宇党群工作者的一颗热心和两条勤快的腿。在“跑楼”的过程中,越洋国际广场楼宇党群工作者王珊得知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希望能够开发物联网业务,并且成立一家新公司的“情报”后,一边与企业负责人保持不间断联系,随时沟通进展和需求,一边向街道及时汇报。此后,街、区联合启动特事特办机制,确保企业服务到位、税收注册落地到位,提供“一对一”上门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了各类注册及业务上的问题。目前该新公司已成功签约并落地静安。

反哺社区

感受被需要的“小确幸”

清晨6点多,白领小胡走进华山医院门诊大楼,利用上班前的一个小时在医院为病患提供电子挂号、自助付费等导医服务。午休时段,有的白领成为“幸福白老汇”公益项目志愿者,一对一地教社区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有的白领通过参加“一小时公益捡跑活动”,为垃圾分类贡献一份力……

在街道近年来陆续推出的200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中,越来越多的白领身影被发现。小胡参加的“班前一小时”志愿服务项目始于八年前。项目运行至今,越来越多的白领化身“小橙子”,有效缓解了华山医院就诊高峰秩序混乱的问题。正是润物细无声般细致入微、贴心周到的党建服务,让街道的白领党员们开始主动亮出党员身份,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将温暖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白领表示:“在我们有需求、甚至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是街道伸出手来给予关爱与温暖。现在有机会能够去帮助社区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我们就应该站出来,这也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

白领党员行动起来,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反哺社区。设立在企业内的基层党支部也争当领头雁,纷纷以认领公益项目的方式,服务社区,和社区居民一起用彩色绘画装扮墙面,更新墙面上的立体绿化、为社区困难群众理发、守护社区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的评估筛查和宣传……党群联建、公益互动的联动效应使社区变得愈加有温度和人情味,也让街道在2020年成功捧回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荣誉。

街道一位楼宇专职党群工作者介绍,近几年,企业党组织对于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的热情都十分高涨,特别愿意将党员志愿奉献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拧成一股绳。(发展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静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