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七年公益路90后女孩解“医患难题”

访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陈淑雯

疫情期间向武汉雷神山医院送去物资
陈淑雯(左一)

□记者 廖荩薇

“我特地挂了特需门诊的号,排了3个小时的队,医生只给我看一两分钟就结束了!”一位患者怒气冲冲地前来投诉,陈淑雯耐心解释道:“阿姨,您别急,听我给您分析分析。其一,可能您这样的症状较典型,医生能够迅速做出诊断;其二,医院已经实行了分时段预约,您无需提前排队,在预约时间段前来就诊就不用等很久;其三,我们要理解,目前医疗资源有限,全国人民都会来上海看病,如果每个人都看上几十分钟,那医生一天能看几个病人?”这位患者听后,先前脸上紧绷的肌肉逐渐松弛:“你说得有道理,其实医生也挺辛苦的。”这是陈淑雯作为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的副秘书长,在开展公益活动时常常遇见的情形。

走进“医患关系”开启公益道路

90后的陈淑雯,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她曾有在出版社工作的经历,在工作时接触、参与了许多公益项目,“在这些公益项目中我产生了强烈的获得感,这也是我后来会加入公益组织的原因。”

2013年,陈淑雯离开了出版社,正式踏上了公益之旅。在当时,“医患关系”和“暴力伤医”事件是社会的热点话题,陈淑雯同样也十分关注。面对紧张的舆论环境,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她也和所有人一样迷茫过。“真相到底是什么?”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陈淑雯加入了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她期望能在促进会中,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社会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生,如果能促进、实现这样一个愿景就值了”。

促进会每年会定期派志愿者驻点上海的各家公立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医院满意度调查,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为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管提供有效建议。促进会成立时,还同时启动了“尊医爱民”主题系列活动,作为扎根静安寺街道的社会组织,这些年来,陈淑雯和团队成员们也在静安区开展了各项公益活动,吸引了大量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的关注,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随着促进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2014年,在促进会推动下,慈善组织——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正式成立。2019年,陈淑雯任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在公益事业上坚守的这7年来,陈淑雯在“医患关系”这一敏感问题里进行双向沟通,在多年的深入了解中,她也看到了变化。从数据来看,在每年促进会的满意度调查中,老百姓对于医院、医生的满意度在持续提升。陈淑雯也坦言,近年来自己在网上浏览一些新闻也发现,大众对医生理解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对医生的医术医德都是十分敬佩的。

化感动为尊重共渡疫情难关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一批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上海各医院物资紧缺。陈淑雯毅然决然地取消了原本制定好去日本旅游的行程,和团队同事一起放弃春节休假,多方奔走,积极对接海内外物资。当时,陈淑雯通过电话联系多家餐饮企业,通过冷链配送的方式,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往了包括静安寺街道华山医院、华东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为抗疫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送去慰问和关爱。

据了解,在陈淑雯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共向97家身处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上海卫生医疗机构捐赠了馄饨、咖啡、即食谷物麦片、汤圆、蛋糕、沙琪玛等食品;医用润肤剂、芦荟凝胶、暖宝宝、护手霜等日用品以及护目镜、N95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物资200余万元物资,并为近万名援鄂及守“沪”医务人员送上了保险,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

陈淑雯告诉记者:“我们基金会筹集物资的行为被媒体报道之后,接到了很多爱心企业的电话,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来为援鄂的医疗队们捐献物资。”在陈淑雯的沟通协调下,基金会得到了铁路上海南站的支持。2020年2月27日,将爱心企业捐赠的9.18吨重的牛奶以及护目镜、隔离衣等紧缺防控物资,通过加挂车皮装运,直送武汉雷神山医院。

为致敬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上海援鄂医疗队员,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联合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向社会募集奖励金,仅用了5天时间,便紧急募集到第一笔奖励金600余万元,之后上海仁德基金会等爱心组织陆续加入,爱心款项持续增长,最终全额用于奖励赴鄂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慰问资金以每人5000元的数额直接汇入1649名援鄂队员的账户。

在慰问金发出后,陈淑雯还接到许多援鄂医务人员的感谢微信,对于奖励金他们都表示很感动也很惊讶,没想到还能拿到一笔奖励金,没想到在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在关心他们……“医务人员的处境是我们一直在关心的事情,我们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基金会的公益力量,让此时的感动化作长久的尊重。一方面弘扬尊医重卫良好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奖励优秀医务工作者团队和个人,激励广大医务人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互相温暖,彼此成就。”

三十而立,陈淑雯已经做了7年的“公益人”,她依旧在路上。陈淑雯认为,公益比其他领域更加“残酷”,需要不断提升、更新自己的公益理念,与时代保持同步,不断前行,这样才能保障公益项目的品质,不被“淘汰”。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静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