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怎样让湿疹远离你?

冬季是湿疹高发的季节。湿疹实质是免疫功能的混乱造成的不恰当炎症反应引起的皮肤损伤,虽不致命,但来无影去无踪,十分“招人烦”。

如何让湿疹平静下来,慢慢消失?一起来看一看吧。

01

湿疹是什么?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本质,是发生于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炎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的产生,是一种“内外夹击”的结果:身体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屏障损伤。

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血液循环障碍、代谢异常、精神因素、慢性感染等,其中,最为依仗的是“遗传因素”。那些先天皮肤屏障功能薄弱、敏感体质的人群,皮肤免疫反应最易激动,当受到影响,就会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引发炎症反应。

外在因素包括各种过敏原、致病微生物、环境改变等外来刺激。外界环境冷暖潮湿、物理刺激,或过度清洁,都会让皮肤屏障受伤,皮肤菌群失调,表皮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使皮肤瘙痒,“抓搔—瘙痒—抓搔”的连续刺激,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02

怎么判断得了湿疹?

湿疹具体的表现都有哪些呢?其典型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多形性皮损和瘙痒,在不同阶段又会有皮肤干燥和渗出的不同表现。根据皮损特点及病程长短,湿疹被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发病可起于任一阶段,并悄悄转化为其它阶段。

急性湿疹常发生于婴儿时期(1至2岁),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左右。可发生于体表各处,好发于头面、两颊、耳后、关节伸侧、阴部等,对称分布。可以看到丘疹、水疱、红斑,密集分布,溃破后有渗出、糜烂;还会见到一大片融合的皮疹,向外扩散,瘙痒剧烈。继发感染会加重皮肤炎症,形成脓疱。

亚急性湿疹常发生于儿童期、青少年与成年期,由急性炎症发展而来。此时的皮损比较厚,十分干燥,面积减小,炎症反应减轻,主要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伴随较轻的瘙痒。如处理不当或再次受到刺激,可加重,甚至急性发作。病程太长,也可发展成为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常发生于青少年与成年期,可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发展而来,也可因持续轻微刺激,表现为长期慢性皮炎。

皮损特点为角化明显、浸润肥厚,伴抓痕、色素沉着、血痂等,瘙痒时有时无。此时病情容易反复,治疗不当可急性发作或缠绵终身。虽然全身都可以成为湿疹的发病部位,但有时湿疹也会局限性出现在某些特殊部位。

湿疹常常侵袭手部,皮损表现为界限不清、角化明显、浸润肥厚,甚至干裂,可伴随手指侧瘙痒性水疱出现。耳后、耳轮和外耳道,是湿疹喜欢隐藏的地方,这里皮脂分泌旺盛,可见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和皲裂。哺乳期女性乳头、乳晕出现界限清楚的暗红斑,伴有糜烂、渗出或结痂,瘙痒明显,也是湿疹在作祟。湿疹还可见于外阴、肛门等处,皮损表现为红肿、渗出、糜烂,也会剧烈瘙痒。

03

湿疹可能和哪些疾病混淆?

特应性皮炎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病史(如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血清总Ig E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过敏原特异性Ig E阳性等。急性期可有湿疹样的皮损,比如大量渗液、瘙痒剧烈,慢性期常见皮肤干燥、皮纹加深,苔藓样肥厚的皮肤。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单一,炎症较湿疹重,可有大疱、坏死;病程较短,去除病因后可自愈不复发;斑贴试验阳性。

神经性皮炎皮损多为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藓样变;发病以神经精神因素为主;发病集中在颈项、眼睑、腰骶部及肘膝关节伸侧。

04

湿疹的治疗策略

作为一种慢性反复性疾病,湿疹的治疗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

首先,要明确治疗目的不是短期内消除疾病,而是长期控制症状,尽量避免诱因,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接下来再看看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1】患者指导:由于本病长期反复发作,需要积极治疗,应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教育患者了解湿疹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2】基础治疗:婴儿应注意饮食营养,提倡母乳喂养;衣物以舒适、保暖、宽松、透气为宜;戒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清洁,应加强皮肤滋润护理,出门防晒,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3】局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皮损较轻推荐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中度皮损推荐使用中效糖皮质激素;皮损严重或重度肥厚性皮损推荐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一般应用于儿童及面部、皮肤皱褶部位皮损。此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在临床中也表现出较好疗效。对顽固、严重、肥厚性皮损,可选用封包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要遵医嘱,注意剂量、疗程。

【4】物理治疗:主要是光疗,适用于慢性湿疹的维持治疗,可控制瘙痒症状。临床上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和中大剂量UVA 1治疗。

【5】系统治疗:当皮损部位瘙痒严重时,可选用抗组胺药物;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继发病毒感染者,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法控制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05

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湿疹

中医药特色疗法是湿疹的一大克星,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结合常常使湿疹从根源上深受重创,无力作恶。必要时,中西医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1】中医内治法

急性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常以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为主方。渗液明显加苦参、泽兰、泽泻,大便干结加大黄、厚朴。

亚急性期以健脾利湿为主,常以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为主方。纳呆重(中医术语:指胃口不好)加神曲、麦芽;腹胀可加香附、佛手。

慢性期以养血润肤为主,常以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为主方。血虚加黄精、制首乌;皮损粗糙加鸡血藤、丹参;瘙痒重加乌蛇、乌梅、五味子。

【2】中医外治法

急性期:地肤子、苦参、马齿苋、黄柏、荆芥等清热止痒的药物洗浴,或使用皮肤康洗液、复方黄柏液涂剂外洗以清热、除湿、解毒、止痒。

亚急性湿疹:冰黄肤乐软膏、三黄洗剂、黄连软膏、3%黑豆馏油外用以清热、润燥、解毒、止痒。

慢性期:除湿止痒软膏、青黛膏、七参连湿疹膏、5%硫黄软膏、10%至20%黑豆馏油软膏外搽以清热、除湿、润燥、止痒。

06

湿疹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湿疹急性期应该严格避免皮损处受到刺激,禁止搔抓,禁止热水及碱性洗涤液洗浴。洗澡频次建议每周2-3次,不可过度清洁,清洁后应需要涂抹保湿身体乳。饮食宜清淡,禁食辛辣、腥膻等刺激性、热性食物(例如牛羊肉、生姜、辣椒、桂圆、龙眼、荔枝、红枣等)。

在湿疹的急性发作期间,预防注射应推迟延后。系统治疗时,出现病灶应及时积极处理。

07

关于湿疹的常见问题

Q:湿疹会传染吗?

A:湿疹是皮肤炎症性的疾病,不会传染。

Q:湿疹病人能洗澡吗?

A:急性湿疹的病人,皮肤会有破溃、渗液,洗澡会加重皮肤感染,因此不能洗澡。亚急性、慢性湿疹的病人,如果皮肤表面没有破损,可以洗澡。建议每周2至3次,不可过度清洁,水温不宜过热。洗完澡后需要涂抹身体乳,涂抹时均匀、渗透,将身体乳“揉进”皮肤。

Q:秋冬季节湿疹多发的原因?如何预防?

A:秋冬季节的湿疹多为干燥性湿疹,也称皮脂缺乏性湿疹。发病与气候干燥、皮肤屏障受损、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及皮脂分泌减少等有关,故应注重润肤护理。

Q:湿疹治疗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A: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湿疹局部治疗的一线药物。应根据年龄、皮损分期、炎症程度,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激素。临床多选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皮肤娇嫩部位应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面部吸收较强,使用应控制在2周内,其它部位应小于4周,逐渐减量。还应注意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纹、紫癜、多毛、色素沉着、口周皮肤炎及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较严重的湿疹,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是必要的,排除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后,可静脉补液或口服,能较快减轻皮肤炎症,缓解皮肤瘙痒。

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逐渐减量,切记不能自行停药!否则会前功尽弃。

(上海发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静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