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皓 从“五违”到“无违”,自今年1月18日,江宁路街道召开无违居村(街镇)创建动员大会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拆违大行动在江宁社区展开。转眼已至岁末,再看江宁,从城区的沿街拆违到居民区的违章搭建,街道各部门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根据治理时间节点层层推进,摸排、调查、核实、拆除、收尾……实施阶段,众志成城,无违创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诚然,无违创建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针对各种性质不同、情况复杂的违章建筑,执法人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打赢了一场场攻坚战。以法为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很多拆违案例都贴上了江宁的独特标签。众乐居民区的违建鸽棚拆除就是其中一个。 案例简介 陕西北路607弄为老式多层小区,其中一户顶楼居民养鸽40余年,伴随着居民的投诉也达十几年。这户居民养的可不是一般鸽子,是信鸽,且多次参加过国际比赛。该居民系信鸽协会会员,有鸽舍证,获过奖,是位专业的养鸽者。虽说十几年来居民投诉不断,却也无可奈何。在居民区现任党总支书记张雯妹印象中,自她2014年来到这个居民区,居民针对鸽棚的投诉就没间断过。对居民而言,每天鸽子扑啦啦起飞的声音、咕咕叫的声音、异味冲鼻、鸽粪随意掉落、鸽羽四处飞舞,长年累月,不堪其累。居民常愤愤然:“羽毛都掉进锅里了。”2014年,适逢老公房大修,养鸽者又乘势扩大了鸽棚的规模,愈加引起居民的不满。居民通过各种渠道投诉:给人大代表提、在居代会上提、给街道写联名信、投诉相应执法部门,种种手段,不一而足,可一直没有效果。 今年无违居村的创建拉开了拆违的大幕,彰显了街道坚决拆除各种违章建筑的决心,加上市、区各级领导不断下基层大调研,居民的真正需求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街道明确要求尽快解决违建鸽棚的问题,而时任区委书记安路生转给街道的一封居民联名信加速了拆违的进程。607弄鸽棚,这个横亘在居民头上的顽疾似乎看到了消除的曙光。 拆,一定要拆,但不能硬拆。拆违的前提必须要建立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虽说江宁老式小区的鸽棚并非这一处,但607弄的鸽棚却是最特殊,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如何说服养鸽者配合执法人员同意拆除鸽棚?江宁路街道城管中队队长张玉顺可谓殚精竭虑。从五月份开始,经过前期的摸排,执法人员了解了该鸽棚和养鸽者的详细情况,到八月份正式完成对鸽棚的拆除,养鸽者的信鸽数量由100多只直降到40只。多年顽疾一朝除,居民拍手叫好。 纵观此案例,执法人员包括居委会等多部门充分利用了“情、理、法”的手段,三者结合,最终让养鸽者主动配合将鸽棚拆除。 从“情”入手 拆违从来不是由上而下的一刀切。拆违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谋幸福。无论是谁,养了40年的鸽子,那种对养鸽的热爱,对鸽子倾注的心血和感情都不是说割舍就割舍的。鸽棚说拆就拆,鸽子说杀就杀,说卖就卖,如何过心里那道关?该养鸽者生活中唯一爱好就是养鸽,从年轻一直养到退休,和老伴两人一直生活在这个居民区,对居民区也有很深的感情。居委会干部先跟养鸽者进行细致的情感沟通,逐步化解养鸽者的抵触情绪。而张玉顺带着执法队第一次上门也并没有措辞严厉地要求限期拆掉鸽棚,而是给养鸽人找出路,想办法。养鸽人处处感觉到身处一个居民大家庭的温暖,慢慢地从居民区的角度出发,理解了必须要割舍这份情感。养鸽人的爱人是该楼楼组长,从大局出发,也极力劝说他放弃养鸽。爱人相劝,邻居相劝,居委会相劝,执法部门相劝,这种委婉地劝更是一种关爱之情。最后,养鸽者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养了一辈子的信鸽,如今年纪大了,每天钻进钻出鸽舍,自己的体力也吃不消,如今该到了放弃的时候了。拆除鸽棚,对我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以情入手,消除养鸽人的抵触情绪,这是第一步。 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凡事站的住理,做事情才有底气。从打造和谐居民区这个“理”来看,最有说服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还不发达,对居民区而言,更没有众多的条条框框,养鸽所带来的居民之间的冲突并不明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居民的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加上近年来文明城区的创建,小区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居民区养鸽所带来的弊端越发突出。市中心内居住的密集区养鸽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加之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各种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不能为一己之私,图自己痛快,影响他人。摆事实,讲道理,通过“理”,让养鸽人意识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理亏,进而为顺利拆违打下基础。 最关的是“法” 有法可依是拆违的依据。否则,如何证明这是违章建筑?十几年间,居民不断投诉而没有结果,正是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鸽棚不算违法。就在张玉顺带着执法队员摸排、调查的期间,还有居民在7月间收到了静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简复告知:经核查,陕西北路607弄10号屋顶鸽棚系上海市信鸽协会有证鸽舍(棚号:05-1201),不属于违法搭建受理范围。这恐怕是养鸽人从法的角度而言,最站的住脚的一条理由。但真的就不属于违法搭建吗?恐怕并非如此,一方面从上海信鸽协会所发布的上海市信鸽活动管理规定来看,从事信鸽饲养有着众多细致的的管理规定。比如,第五条,饲养原则,信鸽饲养必须实行依法养鸽、文明养鸽、和谐养鸽,有利于市容环境优美整洁和民用航空安全,养鸽户与居民和谐相处的原则。第十一条,搭建鸽舍规定,新建、改建、迁移或拆除后重新搭建的鸽舍,应当符合本市绿化市容、城市规划、物业管理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物业管理法规来看,607弄10号屋顶的鸽棚是占用了公共区域,鸽棚扩建后,更存在通道占用等问题。绿化市容规划来看,养鸽所带来的异味、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区,从这个角度来说,鸽棚毫无疑问是违法建筑,必须拆除。城管、房办、物业、市容绿化所、信鸽协会等多个部门分别从专业角度向养鸽者阐述鸽棚为何是违建,为何一定要拆除的道理,在有法可依上,站住了脚。 今年8月,陕西北路607弄10号屋顶10多平方的鸽棚顺利拆除。如今走在607弄里仰望10号屋顶,还隐约可以听见信鸽的咕咕叫声。居民们再也看不到早晚信鸽满天飞的景象,不再深受其扰。 鸽棚拆除并不是终点 记者 丁皓 陕西北路607弄10号屋顶违建鸽棚案例向我们展现了在处理这样特殊的违建时,江宁执法队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手段,这对于拆违工作是非常好的经验案例。而居民投诉十几年未解决的鸽棚,为何能在这个节点拆除掉,这恐怕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数据显示,由于各种历史遗留原因,在市区内养鸽居民数具有很大的一个体量,众多养鸽者的界定是合法养鸽,但这种合法又和目前的城市发展相悖。能否通过这个案例,积极地完善相应的法规,是更多决策者要思考的地方。同时,在这一方面,江宁路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唯一面向街道层面的联系点,承担着向社区基层征询立法意见的责任和使命,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寻求这方面法规的完善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