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皓 10月25日上午9时,江宁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楼乐宁大剧场135个座位座无虚席。巨大的屏幕上出现了2018年央视一套“朗读者”节目的画面,主持人董卿满怀深情地介绍出场嘉宾:“他为新中国航空史上很多个‘第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接下来让我们欢迎朗读者,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程不时先生。”随着屏幕中掌声的响起,剧场中也响起热烈的掌声,在交相辉映的掌声中,拄着拐杖的程不时老先生走上讲台,首期乐宁坊社区名人讲堂正式开讲。这是一场聆听名人经历的情景再现,也是一堂“不忘初心”的生动党课。 程不时老先生身上有着众多“第一”:参与设计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歼教-1、第一架超音速飞机强-5、第一架喷气式客机运-10,同时也是C919大飞机的专家顾问团成员。正值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第105架飞机刚刚在上海试飞成功,程老的心情显得格外舒畅。 “你们就做默默无闻的英雄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我国的航空工业建立于1951年,今年迎来68周年,我也亲历了这68年”。虽89岁高龄,但老先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一头银发,精神矍铄,话语里满是对航空事业的眷恋。 程不时生长在一个有着良好家教的知识分子家庭里。父亲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机械工程师,194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 1951年,程不时毕业,恰逢国家刚刚成立航空工业局,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式起步。程不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航空工业的建设中。工作中,他深深感受到航空工业的建设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这期间,程不时参与了三个系统工程的组建工作。 第一个系统工程是飞机和发动机工厂生产能力的建设。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立的3个飞机工厂,3个发动机工厂中,程不时直接参与了5个工厂的设计;第二个系统工程是飞机型号的系列设计,1956年,程不时进入航空第一设计所,投入到飞机型号系列产品的设计中;第三个系统工程是建立人才培训的基地。大家所熟知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这三所著名的大学在当初建立时,程不时都是兼职教授。 讲座中,程不时老先生重点谈了飞机型号机型的设计。“在军用飞机、民用旅客机、通用飞机这三个大类中,我国首先发展的是军用飞机,建国初期,需要发展军用飞机来保家卫国,其中最优先发展的是歼击机”,1956年,国家决定自主设计飞机,程不时任总体设计组的组长,不久,就成功设计出了歼教-1,即歼击机教练机的第一型。歼教-1的横空出世,大大振奋了国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计出喷气式飞机,这一年,程不时年仅26岁。“飞机总装完成后,我们开始试飞,因没有专门的试飞学校,我们只能从空军队伍里找优秀的飞行员来试飞”,程老看着屏幕上播放的歼教-1试飞的珍贵历史视频,很是动情,而台下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眼睛也湿润了,这位老人名叫彭锦昌,正是当年试飞的飞行员之一,他也住在江宁社区,却与程不时老人素未谋面,听闻有这样一场讲座,老人专门赶来,两个老人见面后,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感慨万千。 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时,歼教-1本已准备亮相天安门广场上空,但考虑到当时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程不时所在的设计组接到了周恩来总理命人带来的一句话:“你们就做默默无闻的英雄吧!” 程不时随后又设计了歼教-6,超音速强击机强-5等优秀的经典机型。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以程不时为代表的老一辈航空人,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过硬的技术水平,制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集全国之力奋斗10年的研究成果‘运-10’不输国外同类产品” 1970年8月,国家启动了“708工程”,开始研发大型客机“运-10”。“708工程”在上海上马后,全国各地40余家单位的300多名科研人员被陆续调往了上海。程不时先是担任了工程总体设计组副组长,后任飞机副总设计师,妻子则在上海飞机设计所参与复合材料部件的设计研制工作。 程不时在“运-10”的设计中大量地使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当时还造成很大的误解,不少人认为取名708是在对波音707的抄袭,其实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设计组利用上海计算中心一台计算机晚上的空闲时间,自编了138个程序进行测算。“运-10”采用的设计方法、规范、技术、工艺、材料、成品附件等,在当时都是具有突破性的。十年磨一剑。1980年9月26日,“运-10”在上海大场机场试飞成功,现场的设计师、技术人员、工人无不欢呼雀跃。“运-10”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300千米。随后,“运-10”先后转场试飞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7次成功飞抵拉萨。在西藏遭遇雪灾之际,“运-10”还完美地完成了运送物资等救灾任务。 1982年起,由于资金困难等各种原因,“运-10”的研制陷入停顿,“运-10”也成了那代人挥之不去的遗憾。“运-10”停摆后,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购买波音、空客的大飞机。“运-10”的“下马”也产生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大飞机研制断档,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一代人对国产大飞机的信心。 “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民族的一种能力” 几十年来,程不时在航空工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建立喷气技术与高速化在中国军用飞机上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民用飞机适航标准从制定到应用……但在他心中,最看重的还是自主研制的大飞机。1986年,程不时正式退休。退休后,他每天要花大量时间撰写报告,写下对自主发展大飞机的意见,为国产大飞机事业四处奔走。“60多年的工作经历,20年军用飞机设计,20年民用飞机设计,剩下20多年,我好像就在与人争论中度过,写了无数的文章 跟各种观点进行争论碰撞。”程老的一番略带调侃之语,引发现场一阵会心的微笑。 2008年,78岁的程不时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全国人大通过大客机正式立项,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他也成为C919大飞机的专家顾问团成员。2017年5月5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首飞圆满成功。程不时作为专家顾问团成员,受邀参加了C919的首飞仪式。他为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足足等了67年。近日,C919的第105架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程不时动情地说:C919,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架飞机,而是一项产业。它本身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民族的一种能力。 程不时是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他为之奋斗的六十多年,也是新中国焕发勃勃生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高潮时期。“不忘初心”的那份担当与责任,成为了程不时那一代航空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帮助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铸就辉煌,成为后辈们所铭记的楷模。 老人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剧场的空间里,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社区单位的代表、两新党组织代表、街道机关干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来自江宁辖区不同群体的听众随着老先生精彩的人生经历沉浸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在被这位航空人的精神感动的同时,也激发出心中的那份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乐宁坊社区名人讲堂首场讲座圆满结束,程不时老人下台时,全体站立,掌声雷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凤表示,这是乐宁坊社区名人讲堂第一讲,下一步街道将充分挖掘辖区更多的优质资源,邀请音乐、艺术等更多方面的名人前来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