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邻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您好,我是人口普查员!”

街道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工作实录

朱俊(左)上门普查
张维渊(左)上门普查
吴政(右)与居民沟通
沈菊芬(左)与居民沟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已于10月11日正式开始。江宁路街道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们奋战在一线,行走在大街小巷,积极开展“七人普”上门摸底登记。当居民准备休息的时候,他们还穿梭在夜色之中,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报道人口普查员的故事,展现他们的风采。

朱俊

“白加黑”的老普查员

现担任海防村居民区文教干部,已有10多年的居委会工作经验。他个性乐观开朗,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善于与人沟通,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朱俊不仅是九龙花苑和陕北苑小区的普查员,还是海防村居民区的普查指导员。他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知难而进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面对外来流动人员众多、住户早出晚归、无法准时登记等复杂情况,朱俊总结出了“一天两个时间段上门法”。白天,他主要在老人较集中的住宅区进行上门登记;晚上,他主要在青年较集中的住宅区进行上门登记。因此,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正是他这种不怕吃苦、善于总结的工作态度,才使他能够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张维渊

做足功课,用“足迹”记录数据

2018年2月,张维渊来到通安里居民区,现在是一名社工,主要负责民政和残联工作。

自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张维渊一直处于工作忙、事情多、任务重的状态,他舍小家为大家,认真负责、勤钻业务。作为普查指导员的他,不仅在工作时积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认真钻研《普查员手册》,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学习。目前,他已经将人口普查的各项业务知识牢牢掌握。

在前期绘制普查小区图期间,为了不遗漏任何一栋建筑物,他经常深入每个普查小区,查看现场,对小区地图的绘制细中又细。在摸底阶段,他深入每家每户,进行仔细摸底,加班加点把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同时,他指导普查员,做到不漏房、不漏户、不漏人,确保通安里居民区人口普查工作的真实、准确。

吴政

普查“老兵”默默奉献

2007年进入社区工作,至今已经有13个年头,现在是武定坊居民区的一名社工,目前负责民政、老龄工作。通过这些年来的社区摸索、实践,他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服务群众、处理问题的方法。

作为一名基层人口普查指导员,吴政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在“七人普”的前期,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把相关知识和方法熟记在心,能随时为普查员解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项工作也都能及时、准确地完成。

他参加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深知人口普查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和脑力。作为普查指导员的他,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更要注意其他普查员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抱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理念,即使有时候会加班到很晚,但吴政常说,这个过程既忙碌又充实。他任劳任怨、从不抱怨,默默地按照时间节点,尽自己全力完成各项工作。

沈菊芬

迎难而上,积极攻克难题

现任三乐里居委会主任、老龄干部、妇联主席,她谦虚好学、勤奋进取、谨慎细心,对同事、居民都很热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调查。自“七人普”开始至今,居民区所有工作人员都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中,沈菊芬负责的小区多是老房子,出租户多、外来流动人口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她迎难而上,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上门排摸,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社区发展办公室)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江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