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中国顶级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曹鹏和他的女儿曹小夏联合江宁路街道共同打造了“爱课堂”项目。一年半的时间,街道为自闭症孩子们提供了一处艺术学习空间,为这些“星星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了努力。 曹鹏的大女儿说,自己的很多理念都是父亲给的。“我觉得我父亲是对的,所以我要传承下去。”他的小女儿说,爸爸需要她,她就从国外回来了。他的外孙说,看到了外公和母亲的公益行为改变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我想接过他们的接力棒,这就是我的责任。”他的夫人看着他又忙又累,劝也劝不住,半是嗔怪半是无奈地说:“他属牛的,劳碌命”,可每次总是跟着一起忙。 曹鹏,生于1925年12月,上海交响乐团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是新中国音乐指挥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作为中国顶级指挥家,曹鹏手中一直紧握着的还是一根爱的指挥棒,爱的接力棒。 与祖国共奋进 作为指挥家,曹鹏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1960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期间,指挥全苏广播交响乐团演绎一整台中国作品,这场音乐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海外举行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也是通过这场音乐会第一次把《梁祝》介绍给全世界。 1961年,他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音乐顾问、上海乐团总监兼首席指挥、上海室内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等职。 1975年,他率上海交响乐团走出国门,第一次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演出。 1986年,第一次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国直播他指挥的交响音乐会。 不难看出,在这些“第一”里面,曹鹏一直和祖国共奋进。 2018年2月,罗马机场一段即兴“快闪”,让不少中国人热泪盈眶。当天,从罗马飞往上海的一架飞机延误,人心焦虑之时,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纷纷拿起小提琴,奏起了《我的祖国》。突然起来的音乐抚慰了延误的焦虑,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感到了祖国的呼唤和温暖。视频被传上网,很快在国外网络平台也火了。坐镇快闪现场的就是曹鹏,而小提琴领奏者正是他的小女儿夏小曹。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曹鹏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可以培育强大的爱和力量。 创办国内首个非职业交响乐团 “每周三晚上7:00,曹老师必定坐在那个位置上,等着大家到齐。雷打不动!” “我是从小‘仰视’着曹老师长大的,曹老师坐在那里,就是‘定海神针’的感觉!”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成员们来自各行各业甚至是不同国家,每个星期三乘坐公交车、汽车、地铁甚至是高铁,从上海的各个角落、上海周边城市汇聚到一起进行排练。 2005年,曹鹏创办了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中国首个非职业的交响乐团。他率领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向大众敞开音乐艺术的大门,积极推动交响乐事业的普及。 “交响乐无业余”——这是曹鹏一贯的理念。他说,专业的人要帮助业余的人,就要更加认真。他会把每一份谱子拿过来,为乐队成员把弓法画好,甚至把管乐的指法给标注好。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乐队没有经费请专业首席。“我的小女儿只要在上海就会赶过来。”曹鹏的小女儿夏小曹是著名的旅美小提琴家,为了帮助父亲,她出任了上海城市交响乐团首席,平时还会为父亲分担弦乐队的排练任务。 事实上,整个乐队的运营管理就是曹鹏的大女儿曹小夏在负责。“我是在父亲的带动下去管理这个乐团。我现在的很多理念,都是父亲教给我的。我觉得我父亲这样做是对的,我也希望这些事情能够成功,所以我要传承下去。”曹小夏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她对父亲最深切的敬爱、尊崇,以及身体力行的认同和追随。在她看来,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成员们虽然不以音乐为职业,“有自己的工作,也不愁钱”,他们是真诚地要跟着她的父亲曹鹏做普及音乐这个事情。“这个是很不容易的!”曹小夏不仅在最开始就拿钱出来帮助父亲注册乐队,也在乐队的日常事务管理上倾尽心力,每次演出都会带领团队连夜搭台。 如今,上海城交作为上海一张文化名片,铺就着年轻人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之路,也为上海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气质注入青春的元素。 让交响乐可以听懂 “有一次我偶然到商店购物,一位售货员跟我说,自从听了我的交响乐,现在晚上不出去打游戏了,就在家里安安心心听音乐。这对我是最大的鼓舞。”曹鹏认为,自己指挥的音乐会,一大特色就是讲解,边讲解内涵边演奏音乐,他讲怎么欣赏交响乐——交响乐的形成、交响乐团的组成、交响乐的曲式等等,他带着听众一起想象各种乐器表达的情境,他给人们介绍交响音乐会的各种礼仪。通过他的讲解,让普通人也可以听懂交响乐,从而喜欢上交响乐。 曹鹏带领乐团演遍了上海各个俱乐部、文化宫,以及上海三十余所高校。10多年来,乐团从5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前后有近80名外籍友人参与,乐团以“城市之声——走入市民、走进企业、走出上海、走向世界”为主题,开展了系列音乐普及推广活动,已举办约两百场公益慈善演出和活动,受众超过40万人次。 除了“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上海曹鹏音乐中心还成立了“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但凡上海有水准、有名气的业余和学生交响乐团,大都是他一手创办或训练出来的。鲐背之年,曹鹏天天还在盯着自己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 已故音乐泰斗贺绿汀在曹鹏从艺50周年时曾特撰专文祝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会理解曹鹏这种长期不懈的努力本身的真正价值。这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力量,还是一种纯粹的人格力量,只有具有神圣使命感的人才会有这样巨大的人格力量。” 用音乐开启自闭症孩子心灵 走进曹鹏家的客厅,一切都是那么不动声色、温馨质朴,你大概可以想象到这一家人对物质的需求很“平淡”。然后,一旦和这一家人交流起来,你就能强烈感受到他们丰盈的内心,以及对于普及音乐、推广公益理念这件事情的专注、热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正如曹小夏所说,“上海城交”成立10多年来,“我们影响了很多人,他们又去影响他们周围的人。” 在曹鹏的带领下,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不仅是一个普及高雅艺术的团体,更是用音乐散播爱心的团体。2008年,上海曹鹏音乐中心筹划并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创办了“天使知音沙龙”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组织乐团的志愿者们坚持通过义务音乐培训,用音乐和这群星星的孩子对话,帮助他们走出孤独、融入社会,也为他们的家庭点燃希望。 谈到这个项目,曹鹏一边在本子上写了一个繁体的“聽”,一边解释说,耳朵是王,右上角的像“窗户”,就是人的身体。表示耳朵是王,通过身体就抵达内心。他说,有一次跟前来拜访的美国哈佛大学专家谈起来,英文的“耳”是“ear”,加一个“h”变成“hear”,就是“听见”;末尾再加一个“t”,就成了“heart”,是“心”。关于“听”,英文和中文有相通的含义,很有意思,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 “自从加入了天使知音沙龙,音乐声逐渐代替了我们家里孩子尖叫吵闹、摔东西的声音。每天傍晚,琴声都会从我们家的阳台飘向小区的四面八方。每天陪伴孩子练琴成为我们工作放松、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写下了这样的感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手牵手,与志愿者们一起跳舞;这是多么难得的一种境界。要知道,一些自闭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允许任何陌生人身体接触的,更别说与他人一起欢跳了。 “我们就是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像要求正常孩子一样要求他们,甚至更严格,加倍细心,耐心而严格地关心他们。”曹小夏说。“天使知音沙龙”不仅给了孩子们真实的快乐和自信,也让他们生活、学习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已经参与正式演出逾百场。为了帮助自闭症患儿进一步融入社会,曹小夏还为他们创办了一家咖啡馆。 近年来,曹鹏萌生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创办一所专门的自闭症儿童学校。而他的外孙,在祖父和母亲的感召下,目前已经专职投入到“天使知音沙龙”的日常管理运营中,并主动把创办一所专门学校这件事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静安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