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区域推进 从你我做起

垃圾分类新时尚 举手之劳大文明

江湾居民张本立取得2018年上海市“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个人)”荣誉
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揭牌成立

□记者 吴怡敏

垃圾分类既是一场生态革命、文明革命,同时也是居民思想观念和社区治理模式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说:“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全链条、全周期的基层管理闭环体系,全力以赴,努力实现全民参与。市委书记李强指出:“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上海首次立法管理生活垃圾的全流程,对生活垃圾从产生源头、分类投放、收集运输、末端处置的全流程进行立法,继续完善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虹口区出台《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21年建成垃圾分类工作实效显著、减量化、资源利用率水平较高的垃圾综合治理示范区。全市首家专门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的社会组织“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在虹口区揭牌成立,同时还发布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楼组居民自治,促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指南》。目前,江湾镇街道正积极提速增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竭力激发各级力量,努力实现多方联动,用心摸索出一套体现辖区特色,成本可控、成果可见的垃圾分类模式。

分类理念入人心共创文明好社区

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概念上的拆拣,更是指向工业生产和生活观念的变迁。为形成更好的示范引领效应,江湾镇街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辖区内的居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耐心地向他们解答垃圾到底怎么分。居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教育,居民渐渐养成习惯,如今辖区内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位居委干部说道:“以前环卫工人进小区拉车,拖桶时噪音声较大,实施垃圾分类后这种声音几乎没有了。还有,本来一个个垃圾桶都是散开摆放着的,人会翻,猫和狗也要翻,垃圾散落在地上一塌糊涂的现象很常见,实行垃圾分类后干净卫生多了。”走在江湾的小区里,只见居民三三两两,来到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他们把干、湿垃圾分类后再进行投放,然后给绿色账户积上分,个个看上去动作娴熟。一位社区居民说:“居委干部之前一家家登门传达垃圾分类的政策,以前垃圾不分的,会倒得乱七八糟,现在分了也慢慢开始习惯了。”

有序推进重落实亮点频现抓实效

源头分类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关键环节,如果在源头上能做到有序、高效,那么在后续的运输、处理环节上难度会相应减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正在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在工作具体推进的过程中,虹口区突出“分类实施”和“信息化管理”两大特色。在江湾镇街道彩虹湾蔷薇里小区“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A类示范点智能化垃圾房看到,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7:00-9:00及18:00-20:00在这里现场指导居民如何正确投放垃圾。为了解决纸板箱体积较大不便存放这一问题,居委会特意安排每2个月在小区门口指定区域开展一次针对可回收物的回收活动。为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的积极性,按规定投放垃圾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可用来兑换纸巾、肥皂、牙膏等日用品。江湾镇街道在过去一年获得了丰硕成果,江湾镇街道的虹·湾天使队荣获2018年上海市“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公益组织)”称号,江湾居民张本立取得2018年上海市“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个人)”荣誉。虹·湾天使队成员马国妹说:“自从彩虹湾蔷薇里小区倡导垃圾分类后,她与丈夫携手加入志愿者团队。经常参加在小区广场上定点、定时收取可回收物的活动,参加垃圾分类相关培训,驻点指导居民如何扫码积分。”

2018年1月,虹湾居民区通过党建引领、党员模范带头、居民自治等路径,在彩虹湾蔷薇里小区成立了虹·湾天使队,立志于为小区垃圾分类服务,成员总计30人。虹·湾天使队积极走访垃圾分类实效显著的小区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图文宣讲、活动推广等形式,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相关培训,通过建立“定项、定员、定责、定点、定时”制度,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实效。

开启全民总动员“大小”齐学分垃圾

在社区层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坚持党员示范,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的作用,以提高全体居民的感知度和参与度。为广泛发动居民参与进来,江湾镇街道推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楼宇、进公共场所”的措施,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活动,推广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近期,江湾镇街道团工委联合社区自治办在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开展了多场“大手牵小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在严冬中通过暖心行动,传达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此次活动邀请了专业的熟悉垃圾分类知识的指导老师来为学生现场授课,本次活动共有700多人受益。其中,在钟山初级中学活动现场,老师拿出分类垃圾桶的模型,耐心地向学生介绍每个垃圾桶的不同功能,并通过“如何分类垃圾”动画片和“你问我答”环节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分类投放观念;在凉城第四小学活动现场,老师通过“垃圾分类动画欣赏”、“知识分享”、“找朋友”游戏环节,讲述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了解到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多场“大手牵小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寓教于乐,不仅充分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在享受娱乐的过程中增长了垃圾分类的生活常识。这类活动旨在让孩子成为垃圾分类的“推广大使”,力图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好氛围,努力在整个江湾镇街道实现全区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生活垃圾到底怎么分?分类标准直接影响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效果。根据《条例》规定,上海市生活垃圾实行“四分类”标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

有害垃圾 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可回收物 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湿垃圾 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干垃圾 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记/者/手/记】

从掩鼻而过 到人人自觉

不仅是“要我分”,更是“我要分”。小区环境是大家的,需要同心协力保护。垃圾分类若要成为新时尚,离不开每个人养成好习惯,改善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确实耗时耗力,除了持之以恒的毅力,还要不断想办法、求突破,让居民对垃圾分类这桩事“听得懂、做得了、看得见”,甚至把垃圾分类从“被强制”变为新奇、有趣。每个人都是垃圾乱扔的受害者,所以更应当成为垃圾的治理者,要让曾经人人掩鼻而过的垃圾桶成为社区治理的新课题。在“随手一丢”的习惯面前,垃圾分类工作在江湾也遭遇到实施和推广的困境,然而,通过江湾镇街道耐心细致的“绣花”式治理和春风化雨的宣传教育,垃圾分类如今正在成为一种人人参与、人人自觉的新时尚。相信全体江湾人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一定能建成一个绿色、美好的社区家园。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江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