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嘉兴路街道按照虹口区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要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工作目标,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探索创新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方法、路径、载体,努力建设文明嘉兴。 党建引领 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 为了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建设,助力社会治理创新,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硬件配套,深挖资源潜力,将涉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设施布局到位。目前瑞虹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址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主要工作场所,可用面积3624.28平方米,提供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展厅等多类别活动场所。此外,辖区5个市民驿站、党群中心、金融街党群服务站,提供1万余平方米活动面积,27个居民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共拥有活动室33个,面积4905平方米。 同时,街道大力整合辖区内文化教育资源,分别与继光高级中学、华东师大一附中、中国解放军海军931舰、和平公园等区域化党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包括1933老场坊、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展示馆等众多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以及城投水务、海事局、上海教育电视台等也都成为丰富的文明实践资源。 双管齐下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设施地标 在“专业化”上下功夫。在区委宣传部支持下,街道通过统一设计与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邀请设计公司与具有中心建设、运营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机构前期介入,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同时,以片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为支撑,聚焦文明实践服务功能的匹配融合,探索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5个市民驿站、金融街党群服务站、党群中心、27个居民区为基础,分层构建“1+7+27”社区三级管理体系。 在“用好、落实”上下功夫。对接居民需求,力推“两份清单”——资源清单和服务清单。根据走访调研与深入挖潜,掌握资源清单;对接居民群众生活、工作与学习需求,完善服务清单。分中心牵头统筹,推进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实;7个实践站划片负责,并根据各自特点承办街道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居民区实践站立足小型化、日常化工作开展方式,着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活动和项目。2020年,分中心牵头,7个实践站着力打造“国学”“时尚”“白领”“睦邻”“海派”、“基层党建”、“楼宇党建”,在社区中掀起了文明实践热潮。 三重着力 弘扬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 树品立行,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上着力。今年以来,分中心紧扣“四史”学习教育主线,推出“学四史,守初心,担使命,促提升”“四史”学习教育诵读活动。邀请辖区内机关代表、共建单位、教育小区、优秀志愿者等各岗位党员作为示范引领,以线上诵读四史书籍的形式,开展“四史”线上诵读系列活动。目前已制作完成42篇,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将“四史”的学习教育贯穿日常之中,搭建一个供社区居民随时学习的平台。 春风化雨,在铸造“精神家园”上着力。街道尝试将孕育一方思想园地作为工作的又一个着眼点,力推街道社区报《嘉兴天地社区晨报》、小区刊物《瑞庭小报》、“嘉兴佳话”微信公众号,在潜移默化中铸造社区的“精神家园”。从不同角度传递思想、剖析热点、抒写心声,吸引了各个层面的社区成员踊跃投稿,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前沿阵地。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一开始,为了加强共抗时疫信心,中心推出“居‘嘉’逸乐”线上活动项目,分别通过《云赏析》、《嘉图微悦读》、《极简生活》、《一路书香》、《宅家养养生》系列,在街道微信公众号“嘉兴佳话”上每日一篇定时推送,已经坚持发表了157篇,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布信息共11篇。 紧扣主题,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上着力。街道将4家单位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组织2200名在校学生参观学习,并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今年伊始,中心依托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的有利平台,组织包括继光高级中学高中生在内的47名志愿者在文化中心新址露台共同参与创作上海市最大屋顶彩绘《国色春香》。通过以上各类主题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家园意识、民族意识。 三大提升 让社区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花” 打造沉浸式学习,注重品牌特色,提升文明实践感知度。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致力于居民群众构建身临其境、沉浸式“学习场”。重点打造《总书记来到了市民驿站》《十八天走完十八年旧改路》等情景党课,完成由街道社区党群干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文明实践情景报告剧《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展演。展现了街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文化中心一楼展厅《从虹镇老街到瑞虹新城》历史陈列展作为虹口区“四史”教育资源,受到各党支部的关注,并赴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 推广群众式活动,注重润物无声,提升文明实践广泛度。积极挖潜社区资源,逐渐打造具有良好群众口碑的活动品牌“百姓舞台”。历经九年耕耘,形成“翰墨丹青溢书香、群众声乐传佳音、才艺达人增亮色、广场民星展风采、鼓乐齐鸣奏华章、乐享生活齐运动”六大系列主题特色,荣获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上海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今年,在“翰墨丹青溢书香”主题系列活动中,共收到来自社区居民、学校、社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共1200余人原创春联作品来稿2100对,向社区居民赠送原创春联作品、福字等共2000余幅。汇聚民意、汇聚民智、汇聚民心,有效地把党的声音、党的理论传递到群众心里。 倡导引导式服务,注重导航定标,提升文明实践实效度。一方面,关注群众性文明实践团队建设发展,鼓励社区群众主动报名小区文明创建、交通文明岗、垃圾分类等社区志愿服务。今年街道志愿服务参与人次2764人次,累计服务时长133682小时。党的群众工作效应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关注特殊人群,街道“无声世界读书会”、“新上海姐妹俱乐部”等特色班,坚持每月一次配合手语讲解开展读书读报、文明礼仪、“与新上海人手牵手向前走”等主题教育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街道将继续坚持“全员、全面、全程”的区域文明发展理念,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积极进取,服务为民,探索更有效、更符合地区特点的文明实践模式,为社区文明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