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亚是嘉兴路街道海欧居民区第二党支部的党员骨干,也是曲阳路街道“阳光之家”的一名党员志愿者,去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曲阳路街道“阳光之家”成立以来,最终坚持下来的志愿者并不多,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张心亚成为了这里加入最早、坚持最久的志愿者。 自退休以来,她把精力和热情奉献给了社区残疾人事业,她常被一群特殊的孩子们称作爱心妈妈、爱心外婆,这是对她十七年来在“阳光之家”所做工作的最好褒奖。 没有血缘 却胜似亲人 十七年前的一天,张心亚第一次来到“阳光之家”,放眼望去,这里都是一群自卑、自闭、没有笑容,且智力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他们有的低着头抚弄自己的衣服,有的怯怯地看着陌生人,还有的手舞足蹈、坐立不定。看到这些,作为一名残障孩子的母亲,这一次的接触唤起了张心亚对特殊孩子的慈母之心。她主动加入了“特教志愿者”的队伍,从此与这些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阳光之家”里的几十名学员都是张心亚的心头肉,她叫得出他们的名字,熟悉每个人的脾气。在“家”里,张心亚有着多重身份。在课堂上,她是辅导员,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念古诗等才艺,并进行各种特奥训练;在课余时间,她是调解员,孩子们耍小脾气、哭笑打闹是经常的事,她得耐心做好调解工作;在生活中,她更是一名保育员,教授孩子们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为孩子们日后学会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在市、区特奥比赛中,获得了多个项目的优异成绩时,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这些都凝聚着张心亚和其他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不求桃李满天下 只求铁树能开花 “阳光之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里工作谈何容易,无论是作为志愿者,还是担任“特教老师”,都应该是多面手,而且要有不一般的耐心和细心。张心亚精通音乐、唱歌、跳舞、画画等多种技艺,但是要教会这些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今天学、明天忘,因此要比常人付出十倍百倍的辛劳。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员们从不识“哆、来、咪”,到能唱出几十首歌曲,学会表演豫剧《花木兰》,甚至在参加全区歌咏比赛时获得了第一名。家长们感动地说道:“我们的孩子,以前连讲话都困难,想不到现在会上台表演了,真是难为这些老师了!” 在教孩子们画大熊猫时,同样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许多孩子根本连握笔都不会。但张心亚知难而上,弯着腰、手把手地教,几十遍、几百遍,她不厌其烦,也从未有过怨言。有时候,孩子们画不好还“耍无赖”,她又哄又安慰,愣是让这些孩子学会了画大熊猫。孩子们不仅与远道而来的德国特奥运动员一起交流画画的才艺,受到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市、区领导的好评,还在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前夕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长卷上共画大熊猫,为当年的特奥会增添了一抹亮点和一丝暖意。 2012年4月,张心亚助残工作室成立,在帮助“阳光之家”学员的同时,扩大服务面,向社区五大类残疾人士全面覆盖。至今,她和支部的其他党员骨干以及几十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已为1600余名残障人士提供教育、康复、文艺、特奥、技能等多个项目的志愿服务。张心亚个人和工作室也多次获得市、区先进表彰,并在2016年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心底无私 持续发光发热 作为海欧居民区的党员骨干,张心亚不顾个人刚刚做过胃切除手术、身体还很虚弱的身体情况,带病坚持活跃在社区一线,继续发光发热。 疫情期间,她第一时间带头报名参加志愿者团队,多次无偿为社区提供防疫物资。为了丰富小区内残障人士疫情期间的文化生活,张心亚通过微信平台,发起了“我身宅家 我心飞扬”的活动倡议,得到社区志愿者及残障人士的积极响应。重阳节期间,她带病为社区80岁以上老人送去一份爱心点心,温暖了社区里每位老人的心。 张心亚还会经常组织“阳光之家”的学员们来到社区开展慰问演出,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赏。张心亚在社区工作上一路前行,积极释放正能量,为党支部树立了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嘉兴路街道海欧居民区第二党支部的支持下,有越来越多的党员骨干加入了张心亚志愿服务的队伍,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让更多“折翼的天使”走出封闭的家门,走向外面的世界,融入社会的大家庭。 (海欧居民区党总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