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9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诗词古文里的那些“节约粮食”的小故事

《悯农·其二》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农家》颜仁郁(唐)

  半夜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释义: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长成的。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子路小时候家里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父母想吃米饭,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年纪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着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勇敢孝顺好孩子。

雍正费心思:

专门为剩粥剩饭的处理下一道圣旨

雍正继位,曾大力倡导节约粮食。雍正二年他发出上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圣旨,说:“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

这里,雍正为节约粮食可谓费尽心思,从人食、猫食到鸟食,交代得清清楚楚。至高无上的封建皇帝,专门为剩粥剩饭的处理下一道圣旨,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大概绝无仅有。

然雍正皇帝似乎乐此不疲,事隔三年,他又专门为了禁止浪费粮食的事,再次发出一道上谕:“朕从前不时教训,上天降生五谷,养育众生,人生赖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轻弃。即如尔等太监煮饭时,将米少下,宁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余剩抛弃沟中,不知爱惜。朕屡屡传过,非止一次。恐日久懈怠,尔总管等再行严传各处首领、太监,见有米粟饭粒,即当捡起。如此不但仰体朕惜福之意,即尔等亦免暴殄天物。应不时查拿,如有轻弃米谷者,无论首领、太监,重责四十大板。如尔等仍前纵容,经朕察出,将尔总管一体重责。”

看来雍正对节约粮食一事,真可谓常抓不懈,既有号召,又讲道理;既有具体办法,又有惩治措施。算是一抓到底了。

袁黄公力行节俭

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所以都转行了。

成语:节俭力行解释:

指生活俭朴,又肯努力躬行。

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身居高位,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讲排场,办事亲力亲为。在家吃饭只吃一份肉菜,家人也不穿绫罗绸缎,只穿布衣。他从不炫耀权势,居功自傲,说话非常谦虚,勤勤恳恳地辅佐国君。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