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老年人在社区就能“喜提”有高度有广度更有温度的服务

小小“工作室”彰显凉城养老服务大目标

“马伟工作室”设在凉城新村街道第一市民驿站内
金牌养老顾问马伟在处理来电咨询
“金牌养老顾问”荣誉证书证章
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懿和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为“时间银行”凉城水电服务点揭牌

□记者  武钢

“我老伴一瘸一拐,可以申请助餐服务吗?”“家有两老,我们又是双职工,附近有好点的日间照料机构吗?”“啥叫长护险,如何办理?有啥条件吗?”……在凉城,许多居民遇到养老服务问题,就会打电话给“马伟工作室”求助。更有意思的是,有的老人来电仅仅是为了和金牌养老顾问马伟唠唠嗑。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挖掘养老顾问典型人物,以点促面发挥示范作用,推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助力大城养老,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金牌养老顾问”推选和“我为养老护理献一计(技)”活动。全市共2200余名养老顾问参与,经过各区推选、综合评审等环节,首批50名“金牌养老顾问”脱颖而出,其中就有来自凉城新村街道“马伟工作室”的养老顾问马伟。

近日,记者来到设在凉城新村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的“马伟工作室”,通过与马伟的交流,了解到了这个小小工作室以“大作用”,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凉城围绕“万众建我家”三聚工程的总体思路,以及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将建设“乐龄凉城”作为社区发展规划的大目标。

构筑为老服务体系

根据市、区民政局关于养老顾问工作全覆盖的要求,凉城新村街道充分整合资源,以老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顾问来源,建立“中心-片区-居民区-老人家庭”四级网格联动体系,点面结构筑“1+2+4+27+N”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1”,即街道层面成立凉城社区养老顾问“马伟工作室”;“2”,即发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2个顾问点的辐射影响力;“4”,即按辖区4个片区,以志愿者骨干为核心组建顾问团队,上下联动,搭建桥梁;“27”,即以辖区27个居民区为服务落脚点,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覆盖凉城社区的为老服务网络;“N”:培养一批优秀的助老、养老志愿者,将养老知识普及到身边每个家庭,让社区老人切实享受到各种为老服务。

满足养老多元需求

据马伟介绍,尽管社区老年人经济条件有好有差,但大多数老人都希望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获得为老服务第三方提供的平价亲民服务,工作室要做的就是提供分层次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汇总社区老人们的各种需求,为老人们物色到性价比较高的助老服务提供方,以菜单式的服务内容,供老人多样化地自由选择。

凉城社区居民王老先生就遇到了一件急事:老伴脚扭了,平时不下厨房的他尝试着做饭,却手忙脚乱。看到老伴一瘸一拐去烧饭,王老先生特别不是滋味。社区食堂离他家很远,向街道申请老人助餐,要80周岁以上才行。彻底没了方向的王老先生只能求助于马伟工作室。

马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告诉王老先生,特殊情况时,社区助餐可以送餐上门作为过渡。街道设立了很多助餐点,王老先生家附近的第三市民驿站就有,他可以填写申请表,前往自行取餐,这是没有门槛的。现在市民驿站内设有日托,有简单的康复理疗,如果愿意去的话,王老先生的老伴中午可以在那里吃饭,晚上再安排上门助餐。

王老先生高兴地说,“现在的社区为老服务想得这么周到了,真的谢谢了。”

汇聚为老服务资源

随着凉城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持续深入,与老人服务对接的第三方社会资源会越来越多,在进行个性化的政策咨询和服务资源配对时,马伟工作室的平台作用日趋显现。

马伟工作室的优势在于既熟悉辖区内的为老服务机构,又深谙社区老人的各种需求。马伟告诉记者:“我们根据针对各类为老服务机构在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包括合同合规和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及经验、服务员沟通是否及时到位等方面,进行一段时间考量得到的数据以及为老服务的反馈信息,确定了一批口碑较好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老人需求个性化和数字化社会的大环境下,来支撑为老服务工作。”

稳定为老服务队伍

一支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对做好为老服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马伟工作室的核心团队主要由居委老龄专职干部、退休的居委书记主任和一批长期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骨干组成,他们轮流“坐堂”,在现有资源和能力范围内对老人基本能做到有求必应。工作室还有专业顾问团及时为核心团队成员提供更专业的政策解读和定期培训,为工作室的为老咨询和服务增能。

依托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凉城在原有提供部分特殊重点老人陪同看病、上门探望、生日聚会等志愿服务基础上,探索“街道分行+长照服务点”的工作模式,从志愿者发动、需求排摸、丰富服务兑换三方面,建立全区“时间银行”通存通兑服务点,适度扩大陪医、陪夜、出行陪伴、上门烹饪、日常生活照料等现阶段老年人需求较大的服务。

如今,“时间银行”将随着《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修改稿呼之欲出,“时间银行”无疑将从立法和制度上保障为老服务志愿者的“预期收益”,进而起到稳定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作用。

在日前举行的虹口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凉城水电服务点揭牌仪式上,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要求凉城在探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过程中要扩大“时间银行”项目的参与度和知晓度;结合本区域养老特色,在服务内容、兑换资源等进行创新,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工作做实做好,产出成果;确保试点项目的经费投入,鼓励动员基金会、爱心企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做实做好,产出成果;确保试点项目的经费投入,鼓励动员基金会、爱心企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

马伟工作室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它所收集到的服务提供方(机构)和服务对象(老人)反馈信息正是街道居委层面亟需了解的。所以说,为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既是提供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为老服务工作才能做得更细致、更有温度。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