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4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在历史中与先烈相识与风骨相拥

《朝鲜战争》读后感

□宓佳琪

《朝鲜战争》是军旅作家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本书讲述了在70多年前,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烧至中朝边境。在敌我双方综合国力和武器装备强弱优劣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凭借高明的作战指导和英勇顽强而又机智灵活的浴血奋战,以“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夺取战场主动,最终赢得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那块“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区,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交战双方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工事,跨洋过海登陆朝鲜半岛的美军实施了将这块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没用的地方”的轰炸,而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和献血打出了军威国威。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是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写就的,他们曾穿着单衣埋伏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然后开始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他们曾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冲锋,哪怕战斗到仅剩一人;他们曾在大冰河边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冲击的部队开路……这样的历史令我在阅读每一个文字的时候都心生敬重。作者王树增在后记里写道“我常常在写作中不由得搁笔长叹,想及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一旦面临危机的时候,年轻人能否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是否能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面对最惨烈的战斗英勇无畏?对于《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我力图让今天的读者在《朝鲜战争》中因为祖国、民族、理想、精神、信念、意志等等因素,与他们的前辈相识、相知,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不屈的精神。这就是构成历史的不同寻常的内容,是历史事件中最值得书写的那部分内容。”

抗美援朝精神是这个历史事件中最值得书写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如何在我们的工作中发扬好抗美援朝精神?如何把征兵宣传作为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手段,让宣传抗美援朝精神和征兵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借助近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个热点,积极宣传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努力营造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进入军营,让抗美援朝精神在军队中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目前,我们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动员社区各方力量,拓宽宣传渠道。借助“宜居凉城”公众号、“互动凉城”微信群、社区中心电子屏、居民区宣传栏、征兵宣传手册等宣传媒介展开,同时,在辖区人流密集的市民驿站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置征兵宣传海报,进一步扩大社会面的宣传效应。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