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房装电梯 品质好“升”活

上海老房加电梯大型媒体行动首站在临汾举行

活动现场
加装电梯实景图

为保证辖区老人生活品质,在静安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2019年临汾路街道将加装电梯工作列为“头号”实事项目努力探索,通过“123工作法”,成立加梯工作室,生动实践了从“0”到“1”、从“1”到“N”的批量化加梯过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汾模式”。

临汾路街道是静安区14个街镇之一,是全区推进加梯工作的一个典型。换个角度,从面上来看,近10年来,静安破冰前行,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加装电梯工作走在前列,取得了五个“全市第一”,即:全市第一台政策出台后加装的电梯;全市第一个加装电梯全覆盖的小区;全市第一个成规模批量化推进加梯工作;全市第一个纳入政府实事项目;全市第一个创新提速审批模式。

7月14日,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市民政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上海《老房装电梯 品质好“升”活》大型媒体行动的第一站,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剧场举行。

静安第一个“吃螃蟹”保障悬空老人出行

当天,静安区委书记、区长于勇,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鸣,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市民政局传媒中心主任曹奕等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大屏幕上播放了以《十年破冰之旅》为题的短片,通过这部短片回顾了过去10年电视银幕所记录的老房装电梯走过的“心路历程”。接着,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为活动致辞,并在仪式中阐述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他表示首站选择在静安,也是因为静安的加装电梯工作有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

仪式上,静安区委书记、区长于勇、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鸣、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市民政局传媒中心主任曹奕一起用手按住象征电梯的光柱,共同启动《老房装电梯 品质好“升”活》大型媒体行动,开启老房加梯十年探索经验的分享之旅,共同见证“破冰十年”后的一次整装“再出发”。

静安区委书记、区长于勇发表讲话,他指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从2019年开始,静安区进一步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以每年开工50台的速度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受到实惠,尤其是临汾路街道,以“组织力工程”为引领,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批量加装“临汾模式”,在帮助更多居民圆“电梯梦”的同时,也为全区乃至全市贡献了电梯加装的典型。下一步,静安将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共建为动力,以共治为方式,以共享为目的,着力建设人人向往的美好城区,努力使广大静安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十年破冰走向成熟静安加梯有了“加速度”

作为上海市老房加电梯流程慢慢走向成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当天,电梯加装“功臣”陆纯十分感慨地回忆道,就算是从立项开始计算时间,到最后电梯正式投入使用,也整整耗费了2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图章敲了数十个,报批材料垒起来更是高达10厘米,各种艰辛曲折不言而喻。

踏出第一步总是困难的,但是先行者们的探索让后来者知道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考虑得更周全——2019年,成为了静安老房装电梯的“提速”之年。这一年,临汾路街道通过“123工作法”,成立加梯工作室,对小区内符合条件的35个楼组予以整体同步“量产”推进加梯工作,成为了全市第一个成规模批量化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小区。

临汾路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主任陈黛静在现场介绍,通过“123工作法”——组建一个电梯临时党支部、成立加装电梯工作室和社区法治中心两个支撑机构、推动三项惠民举措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方式,目前,批量安装在临汾逐渐成为常态,从当初的4年1台,到如今的1年多49台,平均每月新增2.4台。全街道17个无电梯居民区中,有16个实现了零的突破,其中2个小区加装量超过10台,还有1个小区正在做小区征询。

(临汾路街道)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