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区绿化升级改造 构建宜居新环境

供居民休憩的绿化道
绿化带一角
隔离栏花箱

□记者 叶凝

2016年到2021年,临汾路街道实施共计102个“美丽街区”项目,涵盖辖区内所有路段。通过绿化翻新、人行道翻新、灯光翻新、店牌店招整治、围墙粉刷、小区入口及人行道上节点提升等形式,不断提高辖区内街面品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自去年场中路道路改造工程完工后,如何去解决沿街绿化量少、行道树不延续等问题,成了临汾路街道“美丽街区”建设的重点工作。通过增植四季绿化景观、铺设隔离带绿化、新增灯光设计、新增景观雕塑等方式进行改造后,场中路沿街景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打造了大气整洁、绚丽多彩的场中路沿街景观的同时,临汾路街道沿街还设置了长椅,坐凳等休闲设施,并合理增设“慢跑道”,为居民健康生活开辟新的空间。

改造旧设施

提升居民舒适度据了解,岭南路至阳曲路北侧路段过去种植池高度、材料、形式并不统一,且部分种植池有破损现象,影响采光。针对这一情况,临汾路街道联合区绿化市容局重新进行了设计,力求干净简洁。改造升级后,采取了整洁上木加开花地被的形式,结合地形铺设部分开花植物和常绿地被。上层植物则采用鸡爪槭,点缀银杏,靠近围墙的一侧,采用法国冬青隔离视线增加绿量。同时,设置了若干成品座椅,供来往居民休憩。

附近店铺的店主告诉记者:“原来店门口的树太高了,密密麻麻,马上夏天了蚊虫也会比较多,会影响到生意。但是这次改造后,种的都是比较矮的灌木,看起来清爽多了。”

此外,在原佳程广场位置留存的施工围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街道委托区绿化市容局特别设计了沿围墙花坛,并栽种开花植物加以点缀,如此一来既隔离了路人与围墙,又美化了街区环境,一举两得。

增设绿化休憩区增强居民幸福感

除了对原有绿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此次工程中还在阳曲路至阳泉路路段增设了休憩与停留区,为附近居民提供宜人的休憩场所,实现“美丽街区”与“美丽家园”的无缝衔接。

记者来到了位于阳曲路与阳泉路北侧的绿化带,该绿化带与闻喜路251弄小区相连,从小区南门走出就可看到,在保留了原有香樟树的基础上,加种了娜塔栎、早樱、紫薇等上木。地面铺设了紫娇花、金叶苔草、常绿鸢尾等下木并留出了一条1.5米宽的园路供居民行走。在靠近阳泉路的位置设置了白色树叶造型的现代廊架,并配有长椅供居民休息。与马路相连的位置也增设了花箱隔离,既美观又实用。

南侧则考虑到沿街店面多以物流为主,所以采取了生态停车位加绿化的形式,在满足两端转弯半径的基础上,留出约3米的进出口通道,方便大型车辆进出,结合车辆行车路径以及门店所需,靠近门店预留8米左右的硬质铺砖便于两车交会。优化了场地高差,提升了道路整体形象。

“门口的这个绿化带可漂亮啦!最近花都开了,姹紫嫣红,远远看着心情都愉悦了起来。晚上吃完饭到这里散散步,累了还能坐下来歇歇,聊聊天,老惬意了!”家住附近的李阿姨说道。

升级配套设施完善道路整体性

为了保证街区环境的整体性,街道联合区市容绿化局对场中路其他配套设施也进行了设计升级,通过简洁、大气、动感的流线型的栏杆形式来整体打造城市交通护栏,将场中路的城市建设提升到新台阶;通过三种形式打造人行道、机非隔离带、中央隔离带的交通护栏,来满足城市道路的分隔功能、阻拦功能、警示功能以及美观功能。为保证场中路北侧绿化带安全、维护管理,街道增加了车档,阻挡机动车、摩托车、四轮车等,保障行人、婴儿车、轮椅正常通行。未来还将增加自行车禁止入内的标牌,或地面喷涂自行车禁行标识,加以警示引导。

此外,还采用植物立体绿化专项技术设计了垂直绿墙,全部采用自动喷灌系统,智能化,全程自动控制,省时省力。根据季节不同,会选取不同品种的花,如:夏季采用天竺葵和金叶甘薯、秋季采用向日葵和常春藤等组合。

通过升级配套设施,进一步保证了街区景观的整体性和美观度,给辖区居民带来了更舒适的生活体验。今年来,静安区着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进一步将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以及进一步优化社区居住环境,街道此次绿化升级改造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建党百年。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