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叶凝 家住汾西路261弄的刘英曾是大庆油田第一支“三八女子射孔队”的成员,辽河曙光油田会战、华北油田会战都曾有她的身影。退休后,她回归社区,担任汾西路261弄居民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将不怕苦、乐奉献、自力更生的大庆精神传承了下来,在社区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在她的感染下,她的家人们也积极投身社区志愿工作,她常说道:“心怀感激之情,努力做好自己,感恩我们遇到了好时代!” 吃苦耐劳 以行动诠释大庆精神 今年69岁的刘英曾是一名下乡知识青年,1969年从天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下乡插队,1972年参加招工到了大庆油田。当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大庆精神的热潮,刘英被分到的钻井指挥部正是“铁人”王进喜所在的单位,刘英感到十分荣幸,她告诉记者:“‘铁人’我虽没见到过,但他们家我去过。普通的家庭却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石油英雄,我深受他‘铁人精神’的鼓舞。”因此,刘英放弃了舒适的资料员工作,递交了请战书,申请成立女子射孔队。“当时也是年轻气盛,觉得男同志能干的我们女同志也能干。” 射孔队也就是打开油田“金钥匙”的炮队,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连同刘英在内的一批女职工,她们执着的勇气打动了领导,在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后很快便成立了“三八女子射孔队”,18米的井架说爬就爬,辽河曙光油田会战、华北油田会战等“大战役”都少不了她们的身影。刘英当时担任的是井口工,“既然要干就要干最艰苦、最锻炼人的工作,这样才能迅速成长!我们跟男同志一样上井会战。只要接到任务,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即刻出发。”提及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她说:“有一次我们开车过天然气管线时,突发火灾。当时车上还有雷管等易爆物,我们几个队员顾不上害怕,赶紧抢下这些射孔器材,头发都烧起来了,幸好反应及时,才避免了更大的伤害。” 在刘英的眼中,大庆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刘英与大庆的缘分不仅是成就了她的事业,她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她与爱人在大庆相识,他的爱人赵林根在单位不仅是先进标兵,还是在同一批进厂的员工中第一个入党的。提起爱人,刘英满是自豪:“我爱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他本人向来也是默默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非常欣赏他这点。结婚40多年了,我们二人一直保持着坦诚的相处方式,都没怎么红过脸。” 投身社区在奉献中赓续大庆精神 退休后,刘英跟随丈夫回到了上海,在临汾路街道一住就是21年。她笑着说:“当时转组织关系时才知道我所住的社区是全国先进社区,我觉得很光荣。社区工作者们对我们也很好,我很乐意将我的余热回馈给社区。”20年间,刘英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志愿活动,致力于服务社区居民,曾任老年协会理事、居民区第一党支部书记,还作为居民代表参加了社代会,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积极贡献力量。 2006年,她所写的文章《提高全民素质 重在家庭教育》被区宣传部选中,作为居民区唯一一篇文章被录用于书中。谈及这篇文章,她感怀满满:“这篇文章我也是有感而发,我从来不会刻意教我的女儿什么大道理。但是,我发现我在工作中的认真严谨女儿都是看在眼里的,身教胜于言传,女儿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上勤勤恳恳,力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刘英的带动下,她的家人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刘英的爱人担任了第一党支部支部委员,在社区慰问老党员、疫情期间站岗、宣传打疫苗等工作中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刘英的外孙女从小就喜欢跟她一起参与各类社区活动,在小区的纳凉晚会上还为居民表演过节目。此外,外孙女还画了许多以抗疫为主题的儿童画并合成册配合社区进行宣传。汾西路26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丽告诉记者:“我们社区很需要像刘英她们一家热衷社区事务的居民,在有需要的时候绝不退缩,很有正能量。在疫苗接种工作开始的时候,她带着爱人率先预约,还积极向身边人宣传,配合我们的接种工作,令我十分感动。” 由于刘英及其家人多年的积极表现,她的家庭荣获2020-2021年度街道“最美家庭”称号。对于此次获评“最美家庭”这一殊荣,刘英感慨:“感谢社区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我感觉既充实又快乐。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做好自己,尽自己所能为社区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