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先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我将把战“疫”经验用于日常防控

——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雷撼

“抱到了!”4月1日晚,上海市第一批完成隔离的返沪援鄂医疗队员“出关”,雷撼抱着女儿、牵着妻子的这句话“亮”了!记者问他回家最想干什么,他实在地回答:“休息!”

返沪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忙碌程度再次刷新纪录。他说:“我是呼吸科医生,又去过武汉直面过新型冠状病毒,有了实战经验,要好好落实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上。”

治疗了17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患者零召回、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这是雷撼带队参战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战绩。其间,他带领队员牵头制定了方舱医院管理制度、院感流程、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规定等工作制度,完善诊疗方案,提高收治率、治愈率。“这一套做法对东方医院今后的管理也有借鉴意义。”雷撼返沪后第一天的工作在南院进行,熟悉的环境,如今看来却有很多需要重新考量的细节。

2月4日,雷撼受命担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鄂领队,55名队员、10辆医学救援车奔赴武汉,迅速投入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建设运行中。

“全队到齐,安全顺利,平安归来,如释重负。”3月18日晚11点半,雷撼打出这段话后,长舒了一口气。经过44天的奋战,救援队完成了武汉抗疫使命,所有队员平安抵沪。

刚到武汉那几天,雷撼坦言,压力比较大,常常会失眠、胃痛。我们代表了上海的水平,要体现上海的精细!带着这样的信念,雷撼带领着救援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仅用3个多小时,救援队就在方舱医院旁搭建完成一个拥有25顶帐篷、达到中型医院规模的移动医院。这个移动医院与方舱医院指挥部高效联动,对方舱医院的整体布局、空间设置、感控规范和流程步骤提出建议。救援队还先后提供16顶帐篷作为方舱医院的指挥中心、医护清洁区更衣和进出通道等,使整个方舱医院得以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感控要求。

一下子面对1000多名患者,医护人员也是“头一次”碰到。在雷撼等人的建议下,方舱医院首推医生固定管床责任制,实施助理医生制度,加派护士协助医生开展诊疗活动,缓解缺医矛盾。医院还开展心理医生介入制度,鼓励举行多种形式的病患身心抚慰活动,加强医患沟通,促进疗效和医患和谐。此外,救援队建议外送患者和样本以加快CT及核酸检测,提高CT和核酸检测效率,强化核酸样本规范采集,严控出院标准,倡导加强出院患者的隔离管控。

对雷撼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带好队伍,保证每一个队员的安全,顺利完成抗疫任务,带领大家平安回家。令他欣慰的是,队员们经受住了考验,还获得了包括“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在内的多个集体、个人荣誉。

“我们撤离武汉时,周边居民隔空向我们说着谢谢,谢谢我们,谢谢上海。”雷撼说,那一刻,所有难以言表的感动和激动都喷涌而出,“我们只是做了白衣战士应该做的事。”

(东方医院 浦东党建)

【人物背景】

雷撼,男,中共党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鄂领队。

曾获2009年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上海市对口支援灾后重建突出贡献个人,2016年全国医疗扶贫榜样奖,2017年浦东新区十佳职工道德模范,2020年浦东新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批先进个人等荣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陆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