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口普查员”这是一句自我介绍,更是一项任务,一份职责。陆家嘴社区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经济发达,人口复杂,普查难度大。为了在全国普查标准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前完成人普的基本信息核查,普查员们攻坚克难,做好零时前的最后冲刺,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践行他们的口号和承诺。 “赶紧,赶紧,再赶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使用移动设备采集数据,统计专网在线审核验收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东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海侠结合居委实际,善于用心、用脑,在推进大数据在普查中的应用这一方面,做出有益尝试,摸索出一套“白天一站式现场服务、晚上组团式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 东一居民区党总支从10月11日起,每天安排一个支部(共5个支部)的组织生活,并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各分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会后,进行清查摸底工作,并由普查员现场进行智能手机填写申报的指导及核对。 晚上,多名普查员为一组进行“组团式”上门登记,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团队每个普查员都起到作用,平均每户的登记时间均控制在7-8分钟。 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又确保了普查质量,东一居民区的清查摸底工作在街道各居民区中名列前茅。同时,这一工作模式还得到了新区人普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尽心,尽心,再尽心” 每个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大事小情,但衡量下来,普查员选择了把普查这个工作先做好。 滨江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夏慧立足高档住宅区实际情况,合理依靠物业,带领普查员事先预约、反复宣传、讲清政策、耐心解释,取得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居委社工邱枫是普查员之一,因为普查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和邱枫一样的普查员还有很多,他们减少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每天走上万步,不是在人普,就是在人普的路上。 福沈居委强嫣珺是个85后的年轻社工,上门入户、交流填表等对她来说都是挑战自我。在一次入户过程中,她不慎扭伤了脚,直到完成入户核查后,回到家在妈妈的催促下去了医院,才得知脚骨折了。强嫣珺深知普查工作体量大难度高,在骨折后仍坚持到居委协助操作信息录入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和大家一起做到普查不漏户、不漏人。 吊针……绑带……继续工作,是仁恒居委社工章艳这段时间的常态。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录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章艳像所有普查员一样,以智能科技提升普查效率,保证准确度。 乳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睿晔是一名怀孕了的准妈妈,可作为第一责任人,居委的大小事情都要她上心、操心。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人普办特意安排了一个退休的老书记来协助她,可她仍是坐不住。 她每天检查工作笔记,做到居委日常工作和人普工作无缝衔接,居民看到她在小区里跑来跑去,都说“哎呀你不要出来了,有事我们到居委来就可以了。”她说:“人口普查十年一次,核对信息不能马虎的!” “过细,过细,再过细” 严谨、准确、及时是人普工作者的座右铭。每个普查员对于统计数据都要做到不偏听偏信、不想当然、不道听途说。 除了辖区内居住小区,招远居委还承担着小区周边100多个商铺,以及小区对面两幢34层的商务楼的排摸登记任务。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婕带领普查员天天“爬”34层,有时为了轧平一个数字,和联系员反复核对,来来往往几十个电话,直到弄清楚为止。 崂二小区的出租户比较多,一些从事服务行业的租户往往要到半夜才回家。为配合租户的作息时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志英带领普查员,等到租户回家再入户,有时已经是凌晨了。 普查员张申义日常住在浦西,有时刚踏进家门又接到电话说哪个租户回来了,他二话不说,就马上赶回进行普查工作。人口普查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项登记,都渗透着TA们的辛勤劳动,他们就是需要大家信任、配合的人口普查员。(街道人普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