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标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西门流金岁月那些百年街弄之路篇

大吉路
Daji Road
东起黄家阙路,迄肇周路。从黄家阙路至林荫路一段为清宣统年间(1909年—1911年)杨、魏、蔡等姓居民让地所辟筑;从林荫路至肇周路一段为民国时法租界公董局所筑。
中华路
Zhonghua Road
围绕旧城厢的环形马路的南半部,北与人民路相连。辛亥革命前后为了发展商业,便利交通,拆城填河,兴筑环城马路,定名为中华路,是一条交通要道。
少年路
Shaonian Road
西华弄至黄家阙路。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启明小学学生汪龙超发动、组织了爱国少年宣讲团,受到江苏省教育厅嘉奖。宣讲团团所落成后,由沪南工巡捐局命名团所后面的马路为“少年路”,以资纪念。
安澜路
Anlan Road
林荫路至中华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姓邑人在城濠上捐建安澜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辟路,路因桥得名。
迎勋路
Yingxun Road
徽宁路至中华路。1925年前辟筑,原名迎曛路,北伐军进驻上海后,改“曛”为“勋”,以表功勋卓著之意。迎勋北路在蓬莱路至迎勋路。
望云路
W angyun Road
复兴东路至蓬莱路。以原望云桥命名,望云桥又名虹桥,是城内最早建成的石拱桥,因形如跨虹而得名,站在桥上如虹中望云,故名望云桥。
黄家路
Huangjia Road
中华路至凝和路。以黄体仁族氏得名,黄体仁,字长卿,号谷城,明上海县城人,是徐光启的老师。幼时勤奋好学,中举,博综群籍,留心经济,六十岁登进士。
跨龙路
Kualong Road
中华路至徽宁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筑,以原城门跨龙门(后称大南门)命名,曾称大佛厂东街。
蓬莱路
Penglai Road
鸳鸯厅弄至中华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辟筑,路名由原蓬莱道院得名。道院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在今蓬莱路凝和路西南角,俗称“小蓬莱”。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老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