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服务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法治小知识 防诈骗指南

1.贪小便宜吃大亏

还记得“大清龙票”这个著名的街头诈骗模板吗?时代在进步,当年的“龙票”已成了历史的灰烬,但新的套路名目再多,本质上与“龙票”陷阱并无不同。当一个人在陌生人面前油然而生“占了便宜”的念头时,就会放下防备,陷入“龙票”套路。

“莫贪小”是防诈骗的第一把利器

2.上门销售陷阱多

上门的热情“服务”往往暗藏玄机,对方憨厚老实的脸,积极热情的态度,让后续的推销行为显得诚实可靠,在一声声的如同亲人的呼唤中,很多人就忘记审查对方的身份与产品的真伪,受骗上当。

“首看证”是购买行为防诈骗的第一道工序。

3.礼品优厚藏后招

无论是保健品商店的鸡蛋,还是街头扫码即得的小玩具,免费礼品真不免费,无数洗脑的话术,利诱的后招,让那件小礼品的价值成百倍上千倍的在接受者身上收回。

“多警惕”是防诈骗应该保持的心态。

4.“身份”电话屡诈骗

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检察官、法官、人民警察,名头特别响亮,随手就栽给接电话者一个洗钱、贩毒、购买违禁品的名头,就问你怕不怕?怕,那就把账户里的钱转给“安全账户”,破财买灾。

“不轻信”是防诈骗需要的思维方式。

5.街头体检常胡言

街头无证无照“免费体检”“健康讲座”“免费送药”等幌子后面,时常藏着利用老年人希望身体健康的心理,推销保健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作为“特效药”诈骗老年人。

“看字号”是防止被假冒伪劣产品诈骗的重要依据。

6.无押贷款有圈套

急需资金周转又想少付利息甚至不付利息,低息无抵押贷款抓住了这种心理,用“风险评估金”、多开贷款额等方式,为急需借款者设下了圈套,甚至放长线钓大鱼,让人从借小钱逐渐到泥足深陷。

“信官方”是防诈骗最重要的手段。

借款找银行、看病上医院、服务看证件、遇事寻法治、坦荡荡、不贪小、不怕事,诈骗自然无缝可钻。

(老西门司法所)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老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