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悦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文 郭利民(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60多年前的一声号令,二姐夫原公浦从上海秘密调入二机部,走进大漠深处,参与研究、制造原子弹的“02”工程。

到1964年2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部件突破铸造技术难关,进入最后精加工工序。高浓铀铸件必须用高精度球面机床切削加工,达到严格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重量、精度、光洁度。

在数控车床还没有产生的时代,二姐夫必须加工出精度一级以上的铀铸件产品。由于核材料的特殊性,还一定要杜绝临界事故。

机床上有几百公斤重的安全防护装置,他工作时要戴两层橡皮手套,手指感觉不灵敏,用样板测量会造成误差,小小的工作间又限制了他的活动,戴着防护眼镜,又隔了玻璃,控制手柄上的仪表刻度线看不清楚,进刀量很容易差错。

在全国无数高级技术人员中,祖国选择了原公浦。上岗前,部长、局长各级领导与他谈话都强调:“比黄金贵千百倍的铀比生命还重要,你的工作是和千军万马联系在一起,是国家核试验能否早响的关键。只能成功,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浓缩铀235极其昂贵,矿石中只有2%铀238,要从中提取高浓缩铀 235只有0.735%,完成一件产品需要几座山头的矿石。核铀球是原子弹的核心,有它才会产生巨大的爆炸力,作为首个铀球加工者、主操作手、第一负责人,原公浦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尽管他在北京先后用不锈钢和天然铀部件练习时有了一些技术经验,连体重也因此降了10公斤。但是一进工作间,还是有些紧张。准备完毕,部件旋转起来,他摇一下手柄,感觉可以了,就进刀。顺利地进了两刀,正要继续时,突然“啪”的一声,部件掉进切屑盘里,大家脸都吓白了。原公浦的两层白色工作服顿时湿透。顾不得核辐射,他急忙把头伸进防护装置里,抱起铀部件。

领导端来一杯牛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困难时期,冒着热气的哪是普通的牛奶呢,苏联专家撤退后,在断粮断油的威胁前,他们挺直了腰,饿着肚皮在戈壁滩上找野菜、挖苦苦草,决心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造出原子弹,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现在,关键时刻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共和国的元帅们在看着这颗铀芯,看着他,他是在山东革命根据地,从儿童团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只能成功!他命令自己。

喝了一口牛奶,温暖遍及全身。

“你肯定行,就是有点紧张了,别的没问题。”领导和气地说。

二姐夫定了一下神,再次把这颗数万人为之奋斗了10年的铀芯夹上机床……聚精会神的一刀,再一刀,最后又是一刀……

“合格!”技术检验员激动地大声宣布显微投影仪检察结果成功了!同志们欢呼起来,姐夫却虚脱在大家的围抱中……

灯火辉煌的1964年4月结束了,明天是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姐夫被批准回家休息了……。

当年 10月16日15时,罗布泊爆亮蘑菇云,TNT当量2万吨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保卫世界和平加上了最有分量的砝码。

1967年 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82年 10月 5日,我国第一颗中子弹原理性试验成功。

之后,科学家钱三强副部长接见他时说:“你是原子弹里重要的螺丝钉。”

大漠深处几十年,二姐夫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核事业,他的一生都为亲手加工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第一颗中子弹而自豪!

作为老党员、闵行人,二姐夫原公浦努力发扬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的 “两弹一星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好余热。他已经签字决定:百年之后把遗体交给科学家研究。为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贡献最后的力量!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闵行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