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曙明(本报特约通讯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沪谚”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人勒拉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要用到数数(xushu)字,譬如数人数,或者数各种物件的多少,下头几个数字,老早底侪有其特殊的读音。 五,读“w,乌”,人 们 勒 拉 数(xu)数时,总是“一、二、三、四、五(w)……”前两日,伲去春游,到吃饭时才想着忘了拿筷、调羹。大哥说:“那吃饭只好用‘五爪(w zao)金龙’了,迪个姆妈传拨伲个宝贝,到东到西侪勿会忘记(一手的5个手指)。读“w”的还有“五花八门(形式、品种多)”、五星红旗,上海有个地名叫“五里桥”,有所学校叫“五原中学”,只必过“五角场”的五读“n”。其实,这里的“五”,就是普通话里的读音,是上海闲话里的“文读音。” 十五,读“sao n①”。数数(xushu)数(xu)到末尾为三十(sao)五、四(sao)五(……九 十(sao)五(95),一百sao五(115)……n万n千n百sao五,总之只要这个“十五”出现在数字末两位,一概读“sao五”。另外,“十五”出现在作为“单位”的“万”、“亿”的前头时,也读作“小五”,如:sao五万,几②千几百sao五万;sao五亿,几百小五亿,几千几百小五亿等。另外,“十五”,也可以读作“sen”。 二十,除了读作“er se”外,还读作“念、一念”。数数时数到……十七、十八、十九时,后头是“一念”,然后是“廿一”、“廿二”、“廿三”……所有的数数过程中,“一念”只用一次。几百+20时,只读“廿”,如:二 百 廿(220)、三 百 念(320)、四百念(420)……以及在数字“二十万”时,读作“念万”,或者不确定数“念外万”(二十多万);二十亿读作“廿亿”、20万亿读作“念万亿”…… 二十五,读“niang n,娘五”。当数数数到廿三、廿四、娘五(25)……以后每数到十、个位数是“25时”,均读作“娘五”,如:……一百娘五、二百娘五、三百娘五……几百娘五,几千几百娘五,几万几千几百娘五……民间有首沪语童谣唱:“小荣明,买只蟹来做清明,勿叫(gao)末难为情,叫仔 末娘五廿六③来仔兴④,汤汤水水(sansan)⑤喝干净……” 三十,读作“san se”。如数数时:……廿八、廿九,后面的“三十”,读作“san se”,以上四十、五十……九十,期间逢整“十”,都读作“se,失”。在任何数末尾出现“整十”时,都读作“se”,如:n百二十、n千n百n十……另在万、亿作为“单位时”,会有“几十万”、“几百几十万”,以及“几十亿”、“几百几十亿”、几千几百几十亿等等。 现在,随着普通话的全面普及,会讲上海闲话的人越来越少。家有宝宝的父母、爷爷奶奶佬啥侪跟仔子孙一淘勒拉讲普通闲话。听得懂、会得讲的人越来越少,会读上述些数字读音的恐怕更少了。 注:①n为读音“五”。②以下几为代未知数。③娘五廿六,指小囡。旧时邀一女人吃喜酒会带一个小囡同去,故有:“女人来吃酒,邀五十来一百”的沪谚。④来仔兴,来了许多。⑤汤汤水水,夸张。指“菜吃光,汤也喝光”。(“几”在2—9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