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区聚焦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展示侨界新风采 反哺社会不止步

梅陇镇侨联艺术团8岁了!

8年前,梅陇镇侨联艺术团“呱呱坠地”;8年后,这支队伍发展成为梅陇镇的“侨界文艺轻骑队”。从只有十来人的艺术“侨之家”,到拥有六十多名队员,兼具歌舞、乐器、戏曲、小品以及合唱等多种演出类型的综合性文艺团队,8年里,梅陇镇侨联艺术团实现了“华丽升级”。

更难能可贵的是,艺术团自成立之日开始,就把“公益”当成使命,队员们发挥专长,走向基层,用歌声传递侨界心声,用舞蹈抒发赤子情怀,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演绎着动人的乐章……

一支侨界文艺团队“呱呱坠地”

2019年7月25日,梅陇镇侨联艺术团迎来8周岁生日。

走过风雨8年,梅陇镇侨联委员、梅陇镇侨联艺术团团长何月萍回想起团队成立之初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2010年,梅陇镇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比赛。就在全镇统战成员踊跃报名之际,梅陇镇侨联却犯愁了:侨界没有一支专门的文艺团队!无奈之下,只能在侨界人士中“东拉一个、西拉一个”,组成了一支临时队伍参加了比赛。比赛结束后,当时担任梅陇镇侨联分会主席的戴公望召集几位侨联骨干谈话,“组建一支属于侨界的文艺团队,刻不容缓!”这个任务交给了侨属何月萍,她热情开朗、号召力强,又热爱歌舞,是不二人选。

戴公望没有选错人。在梅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梅陇镇罗阳八居艺术“侨之家”成立了。队伍成立初期可谓是“一穷二白”。没有场地,何月萍就到处借;没有道具和服装,何月萍就和队员们自己动手做;很多队员没有歌舞基础,何月萍就从零开始训练……

2011年5月,梅陇镇文体中心对外开放后,为何月萍的团队日常的培训和活动提供了场地、资金以及后勤保障,同时聘请了台胞钢琴艺术家罗建中担任团队顾问。

2011年7月25日,团队拿出了第一个作品《我爱白玉兰》,由此,艺术“侨之家”扩建为梅陇镇侨联艺术团。

展示侨界新风采  反哺社会不止步

8年下来,梅陇镇侨联艺术团已经发展壮大为拥有舞蹈队、器乐队、民乐队、合唱队和时装队等各类演出队伍的综合性文艺团队,展示着侨界人士的新风采。

2015年,罗阳八居艺术“侨之家”被评为上海市三星级“侨之家”;舞蹈队在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大赛长征杯“谁是舞林高手”冠军挑战赛中获季军;舞蹈队在“恒大杯”2018唱响中国舞动香港广场舞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9年,时装队在“华丽霓裳”全国服饰艺术超级模特大赛中,荣获“展演金奖”……

“有政府的支持,才有我们的今天。”作为团长,何月萍一直很感激梅陇镇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关爱。“政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在自身成长的同时,要不忘报答社会、回馈社会和服务社会。”

艺术团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感恩珍惜,回报社会”这8个字作为团队宗旨。8年来,艺术团先后与梅陇镇阳光之家、阳光心园、区域周边的敬老院、福利院,以及上海市唯一一家为革命伤残军人提供长期休养服务的优抚事业单位——上海市荣誉军人疗养院结对,定期开展文艺巡演,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快乐。艺术团还与梅陇镇弘梅小学签订了共建协议,丰富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艺素质。不仅如此,艺术团还坚持定期将公益演出送到社区,每年可达20余场,为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的社区关系贡献突出力量。

63岁的夏翠珍2016年加入艺术团。“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团队。在这里,我可以发挥特长服务大众。团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打动着我。”夏翠珍告诉记者,团长何月萍全身心扑在团队上,经常早上8点半之前就到活动场地,一直忙到晚上11点还在和相关部门对接工作。“有时候,我们会和她开玩笑说,你又不挣工资,怎么就那么大的热情,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团长总是笑着回答说,我们是在传播正能量!这种精神感染着每一个队员。”

如今,梅陇镇侨联名誉主席戴公望仍然时刻关注着艺术团的成长。“8年来,艺术团茁壮成长,团长何月萍带着大家走进社区,服务大众,这是一支出色的队伍,何月萍是一位出色的团长。”戴公望介绍道,在梅陇镇侨联工作期间,他先后牵头组建了乒乓球“侨之家”,收藏“侨之家”,养生“侨之家”等11个团队,艺术“侨之家”是他组建的最后一个团队,也是最让他骄傲的一个团队。戴公望相信,侨联艺术团一定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闵行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