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爱民 天骤冷,医院输液室里座无虚席,输液者多半是老年人。戴着口罩的护士推着小车在座椅间穿梭,打铃声、唤护士声夹着咳嗽声此起彼伏。 我很少生病,这次不幸“中招”。拍CT方知是气管炎,必须连续输液。每天输液不免单调,却有了观察护士和病人的机会。 输液室有71个座位。每天有5位护士当班,年龄大都在30来岁左右,个别20来岁。她们脚步轻盈,态度和蔼,操作前必核对病人姓名:“你叫什么名字啊?”拔针时不忘叮嘱一句:请摁住针眼上胶布5分钟啊。我感觉,带“啊”音的语气显得柔和很亲切。一次,有个输液病人突然呕吐,地上一塌糊涂。护士赶过来边安慰病人,边紧急处理,然后叫来清洁工打扫干净。 当班护士很忙,为一个病人进针时,常要应答一些病人的呼唤。操作完后,还要观察其他病人吊针情况,忙得她们脸上泛红还冒出了汗。一个女病人输液不久就大叫身上发痒,一旁的丈夫急得直唤护士。赶来的护士不顾他们的责怪先调整药水滴速,然后跟他俩耐心解释原因,冷静下来的夫妇表示了歉意。有些病人沉浸在热聊中忘了药液将吊完,护士都会及时提醒。 我问过一位护士:你每天为多少病人输液呀?“近200人。”她的回答令我有点吃惊。看来她们平均每2分钟完成1个病人的输液,还不算拔针、收空药袋等其它事务。我粗算一下,她们每天在输液室里走动有8公里之多,从不喊累。 输液病人除了闭目养神,便是闲聊。“梅陇变化真的很大。伲老早住小房子,现在有2套大房子,村里拆违种树,环境勿要太好!”说话人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与其交谈的是一个保养不错的老年妇女,她用羡慕的语气说:“房子是侬大,阿拉房间虽小却是河景房,楼下莲花河水老清爽额,常有人在河浜里厢钓鱼。” “你不要来接我,很难停车。”一位50来岁的外地妇女拿着手机嗲嗲地对别人说:“我叫老公不要接,可他就是不放心嘛。”语气中满是幸福感。 输液病人议论的话题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交流病情,有的谈论儿女的婚事,也有的回顾国内外旅游趣事。有人说起位于梅陇的原力波啤酒厂将转型为创意工业园区,闵行轻轨5号线延长、通车等消息时,一个上海“老克勒”模样的大爷翘起了大拇指。 输液室里的病人来了又走了,但里面和谐多彩的故事却在继续着……(作者系世纪苑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