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梅馨陇韵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6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为历史留影 为时代传神

文/贾荣

春夏之交,乘车赶到地处闵行区新镇路上海海派艺术馆,有幸参加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这个以“以春天的名义”为题的邀请展,是由三十多位艺术家的一百多幅绘画、雕塑作品组成,令人目不暇接,陶醉其中,这是献给上海、闵行以至我们梅陇人的一道文化大餐。

站在大师们的作品前,尤其是那表现上海风情的油画,直指人心,令人心醉:黄阿忠的《老城厢》,将我们带到老上海的街头巷尾,那斑驳陆离的小楼墙面,空架高处的电线似蛛网;街头的一位烤红薯的小贩正在招揽生意,仿佛使人穿越到几十年前的街景,也许,这样的景象只能在回忆中重演;陈伟德的《工地》和《建设中的延安高架》,再现了喜迎世博会、建设中国馆的热闹场面,勾起了精心建筑高架路的美好记忆;徐伟的《时尚上海》,一组衣着华丽的女性,展现出时代的风貌,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时髦的上海;王小双的《外滩》,展现出弘大的场景;梁进青的《绿》和《蓝》,让我们感念上海的蓝天白云,赞叹上海的绿树成荫。孙志奎的《苗族蜡染》将我们引向神秘的苗寨;朱刚的《故里》,又飘出了儿时的记忆。

落落大方的展厅,经过主办方的精心布置,作品琳琅满目,却也错落有致。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有的携家带口,有的伉俪相随,有的细细品味,有的粗粗领略。人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将这些精心创作的作品留在相机、手机里,带回去细细欣赏。

前来参展的人们,有的在画作前轻声地交流:这幅画的风格,我欣赏;这幅作品的表现力,让我心灵震颤。那些带着儿童的家长,在专注地观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压低声音讲述画作的风格,畅谈心得体会。大厅里显得宁静有序,体现了观展者的素养。徜徉在艺术的海洋,品味大师的作品,成为人们的独特享受。

春末夏初,“以春天的名义”为题的这次艺术大展将为历史留影,为时代传神,为上海、闵行新时代的文化艺术更长远的发展而添光加彩。

(作者系梅陇镇新闻志愿者)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梅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