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的感恩援疆路 “一年半的支教即将结束,我迎来了又一个全新的一年半。”罗阳中学党支部书记张建忠感慨万千。一年多来,他已经慢慢适应了新疆泽普县的气候、饮食,让他牵挂的还有这里的学生,“当学校提出要延长支教时间时,我的家人、闵行区教育局党委、梅陇镇党委、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答应再支教一年半。” 在支教期间,张建忠把上海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带到了泽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了他的支教理念。在闵行区教育局党委、梅陇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申请了专项援疆资金,积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当购买的200套演出服、16套仪仗队服装送到学校时,师生们感动不已,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给梅陇镇党委、政府,感谢这跨越千里的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婿是一名援非的土木工程专家,参与卢旺达的道路建设。两位“男主”在外为国家尽力的背后是两位“女主”的有力支持,家中老人生病了、照顾年迈的公婆等都落在了她们身上,但她们没有一句怨言。去年,一家四口在新疆团聚了,他们在驻地合影,驻地墙上“一群人、一条心”的标语,生动地诠释了援疆人的使命和责任。 兵哥哥的“新战场” 刘建,15年的军营生活把他锻造成了一个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军人。如今,担任梅陇镇网格化中心副主任的他毅然选择了援疆。 2020年初,经过组织挑选,刘建光荣地被选为第十批援疆干部。援疆前恰逢春节假期,组织安排他探亲休假,回家看望父母。1月20日,他带着妻女踏上了返回湖北老家的旅途。当车行至安徽太湖境内,他了解到疫情正迅速扩散,情况十分危急。前方是远在疫情重灾区年迈父母期盼的眼神,身后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的身影。“若有战、召必回”,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折返。 面对人员不足、防疫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虽然工作已经交接,熟悉业务的他主动请缨,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从沿街商铺、公寓、拓展网格的人员排查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业督察,到检查公厕消毒、道路保洁情况,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事无巨细。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争中,刘建始终心系家乡父老,他主动向党支部自愿捐款,还向家乡捐款支持抗“疫”工作。 如今,等待他的将是另一个“战场”,相信他会一如既往保持本色,继续发光发热! “我的第二次申请通过了” “这是我第二次申请,之前申请援滇没有成行,这次援疆如愿了。”梅陇镇经发办副主任卢晓宏话语中带着满满的期盼,“今年是全面脱贫攻坚的决胜年,我很荣幸有机会成为参与者。” 原本2月9日就要出征新疆,可是一场疫情却把一切都打乱了。“考虑到他马上要援疆去了,我们没有安排他参与防疫,想让他好好陪家人,可他却主动到单位来加班。”经发办主任朱德华说到。“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卢晓宏心里唯一的念头。“大家都不敢出门,负责采购防疫物资的我们却要往外面跑。”卢晓宏说道,“只要有一丁点可以采购防疫物资的消息,我们就会去看看,老闵行、华漕我都跑遍了。” 之后,卢晓宏才接到延期援疆的通知,他就这样一直坚守在防疫岗位上。细心的他还认真梳理了工作,一项项地罗列在文档中,具体到每项工作的相关联系人电话都附上了。“我们是代表梅陇、代表闵行、代表上海去援疆的,我会好好表现,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必须用真心付真情 “泽普职业高中已经和我联系了,就职业教育服务泽普地方经济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实现精准帮扶、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精准就业、泽普职业高中2020年项目规划等多次探讨沟通……”虽然还没踏上行程,但援疆工作已经开始了。”佘瑞龙是梅陇这批3年援疆干部中唯一的专业技术人才。人到中年的他,经过层层选拔,被喀什泽普职业高中“看中”,进疆担任该校专业发展副校长。有18年职业教育和4年企业管理经验的他,曾带领团队在上海市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的好成绩。用佘瑞龙的话讲,职业教育不仅要授人技艺、助人以力,更要用真心、付真情。职业教育更是实现精准脱贫、创业带动就业、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 “一带一路国际化、扶贫电商等专业建设是目前扶贫的技术路径,泽普县十分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佘瑞龙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这已经不是佘瑞龙第一次支援西部建设了,他曾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三中学挂职支教一年。这一次,他将把工作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校园项目建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上,搭建起新疆与上海职业教育的纽带与桥梁。 无论是之前的援滇,还是今日的援疆,佘瑞龙有自己的想法:扎根祖国大地,对脚下这片土地走得越远越多,就会对这片土地爱得越深沉…… 此外,西南工程学校党总支书记乔敏也将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与大家一起踏上援疆之程,“这次,闵行区有60多位老师援疆,作为其中的一位管理人员,我要带好队伍,潜心教学。”乔敏表示。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天代表新的开始。对于援疆干部、支教老师而言,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年援疆,有着不寻常的意义,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有着新的使命,必将带来新的变化。 (镇党群办﹝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