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路站铺轨基地的智慧云管理系统,是我们项目的智慧‘大脑’,利用信息化、可视化手段将安全管理、行车调度、施工进度等进行综合管理,实现‘一网通晓’。”中铁十一局集团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轨道工程A标项目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15号线轨道A标主要承建紫竹高新区站-桂林路站区间正线、配线轨道工程,为了充分贯彻项目“安全高效、守正创新”核心理念,在景洪路站铺轨基地搭建了智慧云管理系统,实时对各站点的施工情况进行动态了解。作为贯通上海南北、全长43.372公里的地铁线路,15号线在梅陇镇境内设置了6个站点,建成后将惠及梅陇30多万常住人口。目前,中铁十一局集团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轨道工程A标项目涉及梅陇管段的站点已基本完成轨道铺设。 多双“眼睛” 随时随地可查工地实况 依托智慧云管理系统,施工现场安全情况由摄像头、闪烁灯、全球眼等多双“眼睛”盯控,随时随地了解施工现场实况。智慧“大脑”有总控端和手机端,经过授权后,手机端登录系统即可随时随地查看各个施工作业面的现场实景,摄像头还可360度旋转,有效发挥监管作用。 “以前,在地下隧道内施工作业时,没有通讯信号,现在配置了W iFi信号,现场视频能够实时传送至智慧云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能够随地随时调阅监控,监管整条线的安全作业情况。” 除了智慧云管理系统之外,人防工作也不可忽视。在地下隧道施工现场,设立专职安全员,手持红色闪烁灯、携带定位仪,提醒作业轨道车减速慢行,并实时在总调度的大屏幕上显示定位信息,及时监督人防工作执行情况。安全监理是人防的另一道监管保障。除了调阅监控,排查安全操作隐患外,还会不定期下工地看现场,实地了解安全作业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提出整改意见。 统筹调度 有序推动施工进度 智慧云管理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发挥数据共享、统筹调度的作用。在总控室的大屏幕上,实时呈现现场作业情况,包含机车行驶状态、人员机具定位、施工进度等,这些能直观呈现项目部的整体工作状态。 每天下午5点左右,各个施工标段会上报第二天的施工计划,调度根据计划调配机车行驶线路、时段、运送材料,并输入系统。机车运行、停靠位置、往返记录、行驶及卸货时长,通过智慧云系统自动绘制列车运行图。与施工计划图相对比,实现计划与实际施工的匹配对比分析,有利于统筹安排施工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关爱员工 防疫与复工“两手抓” 疫情当前,项目部一方面做好防疫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全力为复工做准备。项目部采取“点对点”方式专车接返沪务工人员。3月10日,项目部为首批返沪的职工及劳务人员共计200多人免费进行了核酸检测,在确保进场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复工准备时间。此前,项目部制定了专项防疫方案,在严格落实返沪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的基础上,聘请医学检测机构上门检测,不仅为返沪员工送上了关怀,更为快速复工提供了有力保障。“疫情防控战既需要人防,也需要技防。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新冠肺炎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排除员工有无感染病毒。我们要求所有返岗人员必须进行检测,确保员工的健康,保障项目复工安全有序、万无一失。”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部很快就收到了首批返沪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报告”。报告显示,所有参检人员无一感染。 据了解,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为高标准无人驾驶线路,这对施工标准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轨道高精度,提高人们乘坐舒适性,“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有责任把这项工程做好,为申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上海市轨道建设砥砺奋进的新篇章。”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镇党群办﹝宣传﹞方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