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区多层住宅居民加装电梯,实现了居民期盼多年的愿望。居民们对新电梯倍加爱护,在电梯内外都铺上了红地毯,每一层过道都布置了绿植、彩带、灯笼等装饰品——这是近日在罗阳三村35号楼出现的情景。 眼下,梅陇镇电梯加装工程已启动签约5个,完成签约1个,进入专家评审环节5个,开工3个,竣工2台。而这样的“民心工程”将不断在梅陇以点带面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居民得到实惠。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齐心协力共圆电梯梦 据了解,罗阳三居委下辖4个小区,居住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将近30%。罗阳三村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老公房,35号楼一层4户,一共有6层24户居民,楼栋内居民的平均年龄约60岁。 2019年年末,住在6楼的楼组长张志明考虑到4楼有一户80岁的老夫妻,平时上下楼非常不方便,她首先提议加装电梯,并揽下加梯牵头人的重担。 尽管这栋楼加装电梯是居民“刚需”,但此前该小区并没有成功案例。为了实现“零”的突破,罗阳三居党总支协同镇房办、社区办、加梯推进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掌握加装电梯相关政策规定,为居民提供专业指导,解决加装电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5号楼的加装电梯顺利竣工,居民们自发在过道的角落里摆满了糖果、饼干等各类小零食,“这是我准备的‘喜糖’,都是给来参观的居民们吃的。”张阿姨开心地说:“不仅是自己小区,周围小区的居民都会来参观取经。” 为生活带来方便的电梯更让居民们自发爱护。电梯内外都有红地毯,每一层过道都布置了绿植、彩带、灯笼等装饰品。住在3楼的张叔叔布置的过道被居民们评为“全楼最佳”,“彩带、星星灯、灯笼、画作都是精心挑选的,这个电梯就是我们家的一部分”,张叔叔说,“以后我们每一层楼都要弄一个主题,特别好看。” 罗阳三居党总支书记朱海军介绍,35号楼采取了居民自治共治的模式,由居民区的党总支,居委会搭建平台,由楼道内的楼组长、党员、热心居民共同加入“三人组”,共同推进加装电梯工作。“这部电梯在设计前,居委、居民都去实地参观了梅陇镇第一部电梯,对其不足的方面进行了改进。也就有了居民们自发爱护、装扮一新的电梯房。”朱海军表示。 借鉴他山之石 助推加梯“加速度” 罗阳三村35号楼加梯项目是罗阳三居委首幢开工建设的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工程项目,楼栋住户也是梅陇镇第2批用上加装电梯的居民。 罗阳三村35号楼加梯项目从征询到交费经历了6个多月,之后2部加装电梯在推进过程中,从征询意见到交费,最快仅耗时2个多月。朱海军表示:“从这部电梯加装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包括如何跟居民沟通,解决他们的矛盾。居委更加了解加梯政策、手续流程等方面,都使得未来的加梯项目可以驶上快车道。” 梅陇镇加梯推进办公室工作人员陈红云介绍,罗阳三村35号楼加梯项目推进中沿用了之前的成功经验,在宣传、培训、组织保障和专业加梯技术支撑下,根据不同情况,不断优化方案、差异性施策。 而梅陇镇普乐二村44号、58号以及莲花新苑2号的加装电梯项目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党支部的“头雁领路”的作用以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团结一致。 据了解,44号楼电梯加装的牵头人是一楼的居民薛林祥。他在一楼虽没有加梯需求,但对楼上的老邻居迫切的加梯需求感同身受。他主动担任楼道自治小组成员,把自己对党和政府的加梯惠民政策的认知、感受传递给左邻右舍。“党和政府为项目出资40%(最高28万元),是给我们送福利,非常珍贵,要珍惜!”老薛情真意切的话深深地感染了邻居。一楼、二楼居民均对加梯表示理解、支持,楼上还有居民主动为一时经济拮据的邻居垫资了部分加梯分摊资金,这部含着浓浓邻里情谊的电梯就要在大家的期盼中诞生了…… 今年,梅陇镇广泛发动社区各居委,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出台补贴政策、优化审批服务、探索党建引领等有效举措,协调不同意见,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加快了加装电梯的步伐。加装电梯流程怎么走,自家楼栋是否符合加梯基础条件……针对居民的各类疑问,片区内设置的一站式加梯服务点为居民提供了政策宣传、意向征询、技术咨询、协商沟通、合同签约等服务,助力居民实现加梯梦。 梅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须知详见7版。(叶佳妮、汪秋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