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梅陇好人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场守护长达19年,梅陇这户人家用陪伴诠释“孝老爱亲”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父慈子孝等家庭伦理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里,沉淀为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梅陇镇,有这样一户人家,亲情陪伴一位无任何血亲关系的孤寡老人19年光阴,诠释了一种不一样的“孝”字含义,在社区树起了榜样,他们就是张水芳一家。

当邻里变成家人 缘分成为了责任

张水芳一家同冯洁文老人的情分起于19年前。彼时,张水芳一家还住在沪青平公路一带,女儿突发高烧让张水芳一时手足无措,身体健康自然重要,可落下的功课可怎么办?这时,邻居一句善意提醒“你家楼下就有一位英语老师,你可以试试让她帮你女儿补功课。”带着这样的想法,张水芳第一次敲响了冯老太的家门。

令她出乎意料的是,冯老太那时虽年逾80岁,可无论是身体还是精气神都相当不错,思路也十分清晰。她欣然同意为张水芳女儿补习英语的请求,即使在女儿身体恢复健康后,冯老太依然担当女儿的课外英语补习老师,这一教就是三年时光。

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张水芳一家逐渐和冯老太从相识到熟络。冯老太的丈夫去世已久,膝下没有子女,仅有的直系亲属只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姐姐和外甥女。有一年,冯老太不小心摔跤导致手部骨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张水芳。尽管自家开的汽车配件店生意繁忙,但接到电话的张水芳还是二话不说就赶往冯老太家,帮其送医就诊。包扎好受伤的手,看老太一人独居肯定生活不便,外甥女似乎也并不情愿将其送到家中看护,张水芳便提议让老太搬到自家店铺的二楼,自己来照顾她。“我当时也没多想,反正那个时候店里忙,我也经常不回家,那就让老人住楼上,我也方便照顾她。”朝夕相处的3个多月,让这份邻里之情又增添了亲情的色彩。

随着年岁增长,冯老太愈发变得“老小孩”起来,常常隔三差五就要打电话给张水芳,让她到家里来。张水芳几乎都是第一时间赶到,“老年人难免会多想,有时候我在烧菜,她打电话给我,我就说‘我烧好这个菜就过去’,解释清楚,那么老人就不会七想八想了。”

人与人的相处其实很简单,细枝末节处的设身处地,就足以把一个人的信任托付给另一个人。用心照顾冯老太的不仅有张水芳一人,张水芳丈夫蔡华也给予了无限的支持和帮助。2009年,冯老太对蔡华半开玩笑地说“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干儿子呀?”蔡华听了,也半开玩笑地叫了声“老娘。”同年,考虑到冯老太的现实情况,蔡华提议老太是否需要买一处墓地。张水芳还记得,当时他们这么和冯老太说时,她眼眸泛出的泪光。当老太说自己恐怕没有足够的资金,张水芳握紧了她的手,说“不要紧,这钱我们先帮你垫着。”

无怨无所图 只求无愧在心

很多人都误会张水芳一家照顾冯老太另有所图,“上海老太太怎么会没有房子?”“无事献殷勤,肯定是想以后要老太太的房子!”起初,这些话传到张水芳耳朵里,她常常委屈到想哭,“我们家很幸运,做生意以来一直都顺风顺水的,抱着这样一份感恩的心态,那我们就想做做好事,当做是积德。而且熟悉的人都知道,老太太没有房子的!”

老太太多年来一人独居,唯一一套房产写的却是外甥女的名字,自己的户口还落在市区的建国西路上。也因如此,2017年,年岁渐长的冯老太决定住进养老院,可养老院登记需要出示户口簿,听闻消息的外甥女拒绝出示相关信息证明文件。凉薄的亲情让冯老太彻底寒了心。张水芳实在看不下去,“我们家来做冯洁文的监护人!”自此,冯老太与张水芳一家做了真正的亲人。

“到今年就是整整19年了,我们也没想到这随手的照顾一做就是那么多年,但彼此的付出是相互的。”张水芳还记得,女儿还小的时候,自己同丈夫常常忙到顾不上家,女儿放学回家常常都是冷锅冷灶,便在冯老太那儿放了一把钥匙。一天,晚归的她惊喜地发现餐桌罩下居然有菜,一问女儿,得到的答复是“楼下冯老师留给我们的。”从这之后,两人便开始相互“投喂”的日常生活。

有一年冬天,当张水芳拿出亲手给冯老太编织的袜子和鞋子的时候,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微微颤颤接过礼物说:“我一生没有挂念,唯一的挂念就是你们,你们就像我的孩子,永远忘不了你们。”听完,张水芳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温柔的目光充满坚毅。“冯老太在我们心中早就好像是自己的‘老娘’了,本来打算接她回家住的,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觉得会给我们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所以我们也尊重她的意见。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可以让老人安度晚年。”

一句“老娘”一生守护

一次,张水芳同丈夫去养老院看望冯老太,一进养老院,张水芳就看到她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养老院门口,目光有些呆滞,张水芳当时问她:“你在门口干嘛呀?”“我进来这里后就没人来看过我,我坐在这里希望能第一时间看到来看望我的人。”张水芳听了觉得很心疼。

如今,张水芳每周二都会去养老院看望冯老太,除了带去一些生活必备品,还有一些老人爱吃的点心和水果,就像最初那样,谁的家里有好吃的,总会想着还要留一份给对方。每个月她还要去两个医院配药再送到养老院。虽然冯老太的脑子有些糊涂,但却始终认得张水芳和蔡华的脸,握着他俩的手,念着他俩的名字,张水芳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道缘分。虽然一路走来,不知面对旁人多少误解的眼神,但这件好事总归是做得问心无愧,丈夫常说“嘴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随他们去说好了”,现在张水芳也坦然了,看淡了,“做好事,我只要对得起自己就好。”

前不久,冯老太过99岁生日,张水芳带去了一个大蛋糕,养老院其他老人围坐一圈,看着工作人员发来的其乐融融的照片和视频,张水芳和蔡华也由衷地感到开心,“老公常常和冯老太开玩笑说,‘开心伐?80岁还捡到一个儿子。’”开着若无其事的玩笑,看她咯咯地笑着,阳光温柔地洒在她身上,张水芳觉得自己的好事做得还不赖。

“每次看到冯老太,我们都会很感慨,我和我丈夫的父母都在老家,没有办法亲自照顾。但丈夫因为是大儿子,所以特别重视担当和责任,也总是习惯比别人付出更多。那么多年相处下来,我们照顾冯老太都已经习惯了,她在我们家,不是‘老娘’,也胜似老娘了。”张水芳笑着说。

结束语

2018年,张水芳一家获评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2019年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家庭,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又颁发给了这个和睦至善的家庭。“我们其实并不想多作声张的,后来我们全家搬到梅陇来,有一回和小区邻居一道出去旅游,老太太打电话给我,邻居们在一旁听着才知道我们照顾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家那么多年,所以老邻居都知道我们照顾她真的没图什么。”

繁忙之余,张水芳还是社区的积极分子,广场舞、美食大赛都有她的身影。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张水芳又加入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为小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2020年4月,她成了一位“市民巡访团”成员,像啄木鸟一样专治城市不文明现象,让自己的点滴言行影响更多的人。而她的丈夫则是她的“贤内助”,如影随形,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搭上一把手;女儿更是她的贴心小棉袄,总惦记着自己早出晚归的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张水芳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活于世,要努力工作,尽心尽力侍奉老人,培育子女,真情实意度过这匆匆一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19年来,张水芳一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用大爱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美好乐章。

(孙祎)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梅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