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红春 前不久,单位组织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征文活动,许多退休老同志纷纷拿起笔来应征,千言万语说不尽党的丰功伟绩,字里行间浸透着对党的深情厚谊。作为征文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老同志们在写稿过程中的激情和认真实在让我感动。 收到征文《通知》后,八十多岁的老许不顾年老体弱,连夜奋笔疾书,几易其稿。在题为“共产党培养我成长”的文稿中,他回顾了自己是怎样在解放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中,随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当学徒,每天从“鸡叫做到鬼叫”,依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解放后,老许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参军,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他说:“是党给了我一切。” 老陈是一位转业军人,征文活动期间,他一边悉心照料意外骨折、卧床休养的老伴,一边挤出点滴时间,查数据、找资料,写了篇六千多字的文稿,也是我收到的篇幅最长的文稿。他对比了浦东大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回顾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歌颂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为了撰写征文,老刘打开久未触摸的电脑,略显生涩地敲击键盘,一字一句写下了自己的见闻: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搜刮民财、鱼肉百姓,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纪律严明,与民相处秋毫无犯。解放军进入上海后露宿街头的画面深深印刻在老刘的脑海里,这让他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杨阿婆是一位回族老人,退休后,她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担任小区少数民族联络员和妇联执委。她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组织社区妇女开展公益兴趣活动。在征文中,杨阿婆表达了她十多年来担任社区志愿者的感想:“我退休了,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是永远不能退休的。” 今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四十六位百岁老战士写了回信。作为新四军遗属,已八十八岁高龄的洪老太读信之后激动不已。她花了好几天写就的征文,不仅回忆了老伴当年南征北战、英勇杀敌的经历,还写了自己读了总书记回信后的感想。令人感叹的是,这篇近三千字的文稿,不仅字迹清秀、无一涂改,连标点符号都清清楚楚,可谓用心之极。 老顾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眼睛也是高度近视,退休前,他是企业报的主编。对于这次征文活动,他自诩是“小弟弟重操旧业”,不仅自己积极撰写征文,还热情帮助其他老同志改稿。听说单位有将这批征文汇编成册的打算,他又主动承担编辑和落实承印单位的任务。老伴说他“比上班时还忙”。 除了自己动笔写稿,有些老同志自己口述,让儿女或亲友整理成稿;有些担心自己的笔迹别人看不清,请人打印后送来。对于这样一次单位内部的征文活动,大家都特别认真对待,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动。 是的,写征文的故事,比起征文内容的生动和精彩毫不逊色。 (作者系世纪苑小区居民)
|